氣候與地形

人類常常把不適應的外部環境當作逆境看待,感覺應與之爭鬥。與天鬥並不是求得生存的好方法,敗者惟有自己。新的環境的確潛含危險,故必須採取預防措施,但大自然是不會偏袒誰。學會適應氣候,學會利用環境提供給你的東西。氣候不僅僅取決於緯度,陸地和海拔都是相當重要的因素。

極地氣候
極地地區是指北緯60°33’以上,南緯60°33’以下的地區,但身處世界各地高海拔地區,都必須具有相應的防禦嚴寒的能力。赤道地區,比如安第斯山脈,海拔5000 米以上才被積雪覆蓋,但越接近極地地區,高山積雪線就會越低──南美洲最南角海拔幾百米以上就會終年積雪。阿拉斯加、加拿大、格陵蘭島、冰島、北歐和前蘇聯的北部地帶都屬於北極地區。

苔原地區
極帽南部,永久封凍地層,草木生長皆受到阻滯的地區。夏天冰雪融化,但是植物的根部依然無法侵入堅硬的封凍地層。高海拔地區也會出現類似的地形。

北方針葉林
在北極苔原與溫帶主大陸之間有一條寬達1300 公里的森林帶。在俄羅斯泰加地區,森林縱向延伸達1650 公里,向北直至北極圈以內。但在加拿大的赫德森海灣地區,森林帶平行於北極圈以南向東西方向延伸。

冬季嚴寒而且漫長,大部分時間大地封凍,夏季很短,一年中僅有三至五個月地層解凍,雨水可以到達草木的根部。沿著流向北冰洋的江河兩岸,草木尤為茂盛。這裡富含許多珍貴的動物資源:麋鹿、熊、水獺、山貓、黑貂和松鼠以及其他更小的生物和多種鳥類。

在夏季冰雪融化的積水存積在低窪地,會產生沼澤。橫七豎八雜亂延伸的樹林和密集生長的苔蘚植物使得通行變得相當困難。蚊子會很令人討厭(儘管這裡的蚊子不會傳染瘧疾)。如果有防寒衣物,冬季行進會相對容易一些。沿河旅行會是較好的選擇,那裡各種魚類量足味美,可以利用充足的倒落林木紮個木筏,順流而下。

溫帶氣候 對於不具備特別生存技能或知識的旅行者來說,北半球溫帶地區及南半球相應地區所能提供的可能是最宜於生存的野外環境了。這些地區的環境為大多數讀者所熟知,常常也是廣泛都市化的地區。生存所面臨的嚴峻考驗在這裡不大可能很大範圍地降臨。只要健康狀況符合探險活動的要求,具備基本的求生技能,一般來說,個人不大可能會長期與世隔絕,或經歷長途跋涉仍然無法獲得幫助。在隆冬季節裡也要求個人具備一些極地生存所應擁有的技能。

季節性落葉林
在天氣變暖,冬季也不那麼嚴寒的地區,落葉林替代了針葉林。橡樹、山毛櫸、楓樹和核桃樹是美洲大陸的主要樹種。栗樹、菩提樹、橡樹和山毛櫸是澳洲大陸的主要樹種。富含腐殖質的土壤中生長著多種樹種和真菌。在這裡生存應當不成問題,除非在極高海拔地區,那裡的環境條件類似苔原或雪地地區。人類已經征服了許多這樣的地區。

溫帶草原
主要為內陸地區,夏季炎熱,冬季寒冷,降雨量適中,這些地區已經成為全球食物供給量最多最為豐富的地區--種植穀物;飼養牛羊。夏季裡水源會成問題,冬季要有容身場所。

地中海地區
地中海周圍地區是准乾旱地區,夏季持續時間長而且炎熱,冬季短而旱。一年四季大部分日子都會有陽光和乾燥的風。

這些地區曾經廣泛分佈著橡樹林,樹木被砍伐後,土壤受到侵蝕,大部分地區逐漸覆蓋上常綠灌木。美國加州的部分地區與之非常相似,樹木很少,水會成為問題。

熱帶雨林
南北回歸線之間大片陸地包括廣闊的可耕作區和各種極端的沼澤和沙漠地。有近1/3 面積覆蓋著原始森林--赤道熱帶雨林,亞熱帶雨林和高山林,共同特徵是具有粗獷的山川,降雨量豐富,進而形成許多洶湧澎湃的江河,在海岸地帶以及其他低窪地區經常會形成大片的沼澤地。

熱帶亞熱帶大草原
通常位於沙漠地區與熱帶雨林之間。森林邊緣地帶野草種類生長較高,可達3 米,更常生長著各類灌木。全年平均氣溫偏高。非洲大陸有超出1/3 的地區屬於這種氣候。同樣的氣候類型還包括澳大利亞的大部分地區,那裡星羅棋佈地分布著繁茂的桉樹林。此外還包括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的西南部平原以及巴西的草地平原等。經常會不容易找到水源,但是只要哪裡有水,哪裡就會有茂盛的植物和豐富的野生動物資源。在非洲,能見到大量群居性野生動物。

沙漠地區 地球陸地表面有1/5 被沙漠覆蓋,那裡乾旱空曠,生存非常困難。當氣流從赤道地區升起,逐漸排出所含的水蒸汽,在臨近大地時又重被加熱,幾乎不帶一點水汽降落下來,地面沙漠化開始了。在沙漠地帶白天幾乎不見一片雲,烈日直射,夜間也無法保溫,所以日夜溫差極大。白天很高的日溫(在撒哈拉沙漠白天氣溫可以高達58℃),至夜間會降至零度以下。地球上的沙漠地區只有一小部分由沙組成,大約是撒哈拉1/10 的面積,絕大部分是被交錯的乾涸河床切斷的戈壁碎石。風會吹移沙子,堆積於低窪之地。另外,有些地方會出現風浪山,幹泥沼澤地和環行流沙。

極地地區
南極表面被厚厚的冰雪覆蓋,北極圈內所有陸地終年封凍,海面上漂浮著巨大的冰山。一年中只有兩個季節--漫長的冬季和短暫的夏季--隆冬季節有時全天是黑夜,仲夏時則會24 小時全為白晝。

除了冰河和封凍的大海,在北極地區夏季氣溫可達18℃,但冬季裡會降至零下56℃,而且氣溫不會超過零點。在北半球的森林地帶,夏季氣溫可達37℃,但高海拔地區冬季氣溫甚至比北極還低。在東西伯利亞地區,曾有過零下69℃的低溫。南極地區平均氣溫比北極還要低。

南極地區曾出現過每小時177 公里的風速記錄。北極地區秋冬之季,會有颶風,能將積雪上揚30 米,給人的感覺就像一場來臨的暴風雪--儘管事實上並沒有下雪。伴隨著低溫,狂風有明顯的冷凝效果--比溫度計顯示的低溫還要厲害得多。例如,零下14℃時每小時32 公里的風速會使實際氣溫相當於零下34℃,如果風速達每小時64 公里,將相當於零下42℃的嚴寒。氣溫越低,實際下降的效果會越明顯。當風速超過每小時64 公里,氣溫的下降速率也就不會有更多的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