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 之 阿拉曼戰役
於 1942-10-23
參戰國家:英國、德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軍於1942年10-11月在埃及阿萊曼地區對德、意軍發動的進攻戰役。

[戰前態勢和雙方企圖]
1940年12月,意軍在北非被英軍擊潰。次年2月,E.隆美爾率德國非洲軍增援,擊敗英軍。1942年6月,英軍退守亞歷山大港以西100余公里的阿萊曼地區。8月底,德意軍對英軍阿萊曼防線南段進攻失利,轉入防禦。中旬,B.L.蒙哥馬利接任英國第8集團軍司令後,力主以進攻將德意軍隊趕出北非,並著手補充兵員和裝備,加強訓練,鼓舞士氣,採取偽裝措施等。戰役發起前,英第8集團軍(轄第30、第10、第13軍,共7個步兵師、4個裝甲師、5個旅,坦克1029輛、火炮2311門、飛機750架,總兵力19.5萬人)在阿萊曼地區由北向南展開,企圖以主力在戰線北段實施主要突擊,首先由第30軍突破對方防線,隨後由第10軍實施縱深突擊,殲德意軍主力于濱海地區;由第13軍在戰線南段實施輔助突擊。德意軍(8個步兵師、4個裝甲師、1個高炮師、1個傘兵旅,坦克489輛、火炮1219門、飛機675架,總兵力10.4萬人)採取縱深梯次配置,企圖依託支撐點式環形防禦與大面積佈雷相結合的堅固防線,阻滯和粉碎英軍進攻。

〔戰役經過〕
1942年10月23日21時40分,英軍發起進攻。首先實施20分鐘炮火準備,隨後步兵向敵前沿陣地發起衝擊。在主攻方向上,第30軍右翼澳大利亞第9師和英第51師、中路新西蘭師和南非第1師,起初進展順利,突破敵前沿後迅速在雷區為後續裝甲部隊開闢通路;左翼印度第4師在魯韋薩特嶺以北遭敵頑強抵抗,進攻受阻。24日淩晨2時,第10軍第1、第10裝甲師奉命從正在開闢通路的雷區進入戰鬥,由於雷區縱深超出預料,至日終前僅第1裝甲師的個別部隊通過雷區。25日淩晨,新西蘭師在雷區開闢通路後,向西南方向邁泰爾亞嶺逼進,遭德第15裝甲師反擊。26日,澳第9師在戰線北端攻佔德軍部分陣地後向海岸推進,威脅德第164師側後,並擊退德第15裝甲師的反擊。在助攻方向上,第13軍對德軍防線南段發起進攻,但為德軍的雷區和炮火所阻,進展甚微。24日晨,該軍第7裝甲師和第44、第50步兵師再次發起攻擊,通過第一道雷區後為德軍火力所阻。   

經數日激戰,雙方損失慘重。26日,隆美爾判明英軍主攻方向,開始將第21裝甲師調往北線。英軍進攻受挫,27日暫停進攻;第7裝甲師北調,加強主攻方向實力;第13軍其他部隊暫取守勢,僅以小分隊出擊和炮火襲擊牽制敵人。26日,義大利向非洲運送燃料的油輪全部被英國海、空軍擊沈,致使德軍油料奇缺,後勤補給陷入困境,裝甲部隊無法組織大規模反擊。29日,澳第9師和英第9裝甲旅向海岸推進,被德軍擊退。由南線調來的德軍主力第21裝甲師向北部沿海機動,企圖阻滯英軍沿公路西進。蒙哥馬利據此改變計劃,決心對腰子嶺以北德軍防禦薄弱部位實施縱深突破。31日,澳第9師進抵並控制沿海地區,切斷德軍第164師退路。德軍第21裝甲師、第90輕型裝甲師組織反擊,未果。至此,德意軍坦克僅剩200餘輛,而英軍在戰線北段尚有800餘輛坦克沒有投入戰鬥。

11月2日淩晨1時,英軍按照"增壓"計劃發起新的進攻。經炮火準備後,第151、第152步兵旅和第9裝甲旅發起衝擊,遭德軍頑強抵抗。第1裝甲師隨即投入戰鬥,次日夜從德軍第15、第21裝甲師防線接合部達成突破。4日晨,第10、第7裝甲師和印度第4師從突破口向縱深發展進攻。德軍第15、第21裝甲師餘部實施反擊,但由於沒有空中掩護,大部坦克被擊毀。在沿海地區被切斷退路的德第164師餘部,亦被澳第9師殲滅。隆美爾命令德意軍全線撤退。由於油料和車輛不足,部分重兵器由人力後送,道路擁擠不堪,撤退行動遲緩。英軍乘勢轉入追擊,並出動大批飛機轟炸,給退卻中的德軍以重大殺傷。6日,英軍因雨停止追擊,致使德意軍裝甲摩托化部隊順利撤退,僅意軍第10軍在退卻途中大部被殲,戰役至此結束。

〔結局與影響〕
此役,英軍以亡4600餘人、傷8900餘人的代價,取得殲敵5.5萬人(俘獲3萬人、斃傷2.5萬人)、繳獲火炮400餘門和擊毀、繳獲坦克350輛的重大勝利。英軍以巧妙的偽裝達成了戰役突然性,步、炮、坦密切協同突破對方防線,但未對退卻之敵組織果敢的追擊。阿萊曼戰役扭轉了整個北非戰局,盟軍從此開始掌握戰略主動權。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