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軍事戰略的8次調整

二戰後,美國以超級大國的姿態出現在國際舞臺上。隨著經濟和軍事實力的急劇擴張,美國追求世界霸權的野心也越來越大。為此,美國歷屆政府不斷修訂其軍事戰略,迄今為止,已經歷了8次大的調整。

遏制戰略

二戰結束到1952年,杜魯門政府推行“遏制戰略”。該戰略的主要內容是包圍、遏制蘇聯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奪取中間地帶,把鎮壓各國人民革命鬥爭和準備新的世界大戰結合起來。這一戰略的作戰設想主要是把核壟斷作為訛詐的手段,奉行陸海空三軍均衡發展的方針,準備進行第二次世界大戰式的全面戰爭。

大規模報復戰略

1953∼1960年,艾森豪威爾政府推行大規模報復戰略。該戰略的主要內容是依靠美國的核優勢玩弄戰爭邊緣政策,企圖以核戰爭威脅蘇聯以及世界各國人民的革命運動。這一戰略的設想是要麼不打,要麼就打全面核大戰。為此,美國改變過去三軍均衡發展的方針,突出發展空軍,特別是戰略空軍和核武器。

靈活反應戰略

1961∼1968年,甘乃迪、約翰遜政府推行靈活反應戰略。該戰略的主要內容是以不同的方式應付不同的威脅,準備打各種戰爭,特別是“有限戰爭”或“特種戰爭”,妄圖以此來鎮壓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與蘇聯爭奪勢力範圍。這一戰略把戰爭樣式分為核大戰、有限戰爭和特種戰爭3種,主張建立一支“多樣化 ”的軍事力量,以便在“任何地點和任何時間,以適合於情況的武器和部隊作出反應”。1965年,約翰遜政府又進而採納軍事理論家康恩提出的“逐步升級”戰略理論。其主要內容是把戰爭從危機到全面核大戰之間劃為7個階段、44個階梯和 6道門檻。其實質在於逐步提高戰爭等級,不斷增加壓力,以達到不戰而勝或以較小代價取得較大勝利的目的。這一理論被視為靈活反應戰略的具體化。在這一戰略的指導下,美軍的戰備指標是要求具有打“兩個半戰爭”的能力,即在歐洲和亞洲各打一場大仗的同時,在其他地區再打一場鎮壓民族解放運動的小仗。

現實威懾戰略

1969∼1980年,尼克松、福特、卡特政府奉行的是現實威懾戰略。該戰略的實質是在美國日趨衰落的情況下,承認美蘇之間的均勢並與蘇聯展開爭奪。其主要內容是在戰略做一些必要的收縮,調整軍事部署,重點加強歐洲地區的力量,力圖扭轉被動局面。該戰略把戰爭樣式分為戰略核戰爭、戰區核戰爭、戰區常規戰爭和小於戰區規模的局部戰爭。在這一戰略的指導下,美軍具體的戰備指標降為“一個半”,即重點準備在歐洲與蘇軍及華約軍隊打一場大仗,同時準備在其他地區特別是在中東地區打一場小仗。在力量使用上,主張以核力量為盾,以常規部隊為劍,主要由盟軍打頭陣,必要時出動美海、空軍支援。

新靈活反應戰略

1981∼1988年,雷根政府奉行的是新靈活反應戰略。由於該戰略是對甘乃迪政府靈活反應戰略的繼承和發展,所以被稱為“新靈活反應戰略”。該戰略的主要內容是大幅度增加軍費,重振軍備,謀求對蘇軍事優勢,以針鋒相對的強硬姿態和靈活多變的手法對付蘇聯的擴張。雷根政府對美國的核戰略進行了重大修改,強調通過加強實戰準備獲取可靠的核威懾力量;認為核戰爭可以打,而且可以打贏;打有限核戰爭是可能的;核戰爭也可能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建立攻防兼備的核戰爭體系,大力推行“戰略防禦計劃”,同時把軍控談判納入核戰略軌道。在常規戰略方面,雷根政府摒棄了過去規定的“兩個半戰爭”和“一個半戰爭 ”的戰備指標,主張在多個戰區、多條戰線上對蘇作戰,把準備與蘇聯打一場持久的常規戰爭作為制定戰略計劃的基本出發點。

地區防務戰略

1989年1月布希上臺後,于當年5月,正式提出“超越遏制”的國家戰略。19 92年2月,國防部長切尼正式將布希政府的軍事戰略定名為“地區防務戰略”。該戰略的主要內容是戰略核威懾與戰略防禦、前沿存在、危機反應和部隊重建,其核心是全球威懾和危機反應。具體表現為:以地區性軍事強國為主要作戰物件,重點準備打局部戰爭;建立側重於對付有限的彈道導彈攻擊的戰略防禦系統;在軍隊建設上,縮小規模,提高質量,在維持戰略威懾力量的同時,突出常規部隊建設,重點發展高技術武器裝備;在兵力部署上,縮減海外駐軍和基地,在關鍵地區保持前沿存在;在戰爭準備上,著重增強部隊的隨時動員、快速反應和重建能力。

靈活與選擇參與戰略

克林頓1993年上臺後,經過兩年的審視,於1995年3月提出了“靈活與選擇參與戰略”。該戰略圍繞“打贏幾乎同時發生的兩場大規模地區衝突”的方針,提出以海外軍事存在和力量投送作為基本手段,以“和平時期參與、威懾和防止衝突、戰鬥並獲得勝利”作為美軍的主要任務和軍事行動樣式。通過“提高人員素質、加強戰備和現代化”等措施全面提高和加強美國的軍事實力,從而實現“促進穩定”、“阻止侵略”的國家軍事戰略目標,維護美國惟一超級大國的地位。

營造-反應-準備戰略

1997年7月,美軍參聯會發表《國家軍事戰略》報告,提出了新的軍事戰略“ 塑造-反應-準備”。該戰略的主要內容是以塑造、反應、準備為戰略指導,以和平時期塑造有利的安全環境、對各種危機作出反應、著手準備應付未來不確定的因素為3大戰略任務,通過和平參與、危機反應和改革軍隊編制體制、作戰理論和武器裝備,全面提高美軍實力,從而實現“促進和平與穩定”、“打敗對手” 的軍事戰略目標。

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