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地域防空指揮、控制及情報系統

系統英文名稱:Forward Area Air Defense Command,Control and Intelligence System (FAADC2IS)

研製國家:美國

研製時間:1986年1月將原有的近程防空指揮控制(SHORAD C2)系統重新命名為前方地域防空指揮、控制及情報系統。1989財年進行初戰適應性試驗與鑒定。

部署時間:1991年投入使用

系統簡介:前方地域防空指揮、控制及情報系統是由處理器、顯示器、通信設備及軟體等組成,可滿足前方地域防空營及獨立連指揮控制與搜索目標的需求。該系統還可滿足美國陸軍戰術指揮控制系統所屬防空炮兵部隊的職能需求,並能與聯合、聯盟至中高空防空指揮控制系統互通。該系統包括指揮控制軟體,該軟體可綜合、處理並分發陸基感測器、其他感測器、敵我識別、敵我識別器及非協作式目標識別等裝置的空中目標資訊。前方地域防空指揮、控制及情報系統將用來統一指揮師一級的防空作戰,以確保師一級部隊能隨意機動並保護空地一體戰中重要的指揮控制、火力支援及支援作戰分隊。該系統可提供近即時的目標及指揮控制情報資訊,正確而及時地識別目標,向前方地域防空部隊及各分隊告警,為前方地域防空武器指示目標。

系統組成

前方地域防空指揮、控制及情報系統是由指揮控制網路、監視感測器及飛機敵我識別裝置組成。

  1. 指揮控制網路
    前方地域防空指揮、控制及情報系統由三個通信網路互連,構成一個完整的前方地域防空指揮控制系統。該三個網路產生並分發空中航跡資料。它們是聯合區域防空的聯合戰術資訊分發系統(JTIDS)網路、前方地域防空營級的JTIDS網路及前方地域防空營級的增強型定位報告系統(EPLRS)網路。

  2. 監視感測器
    該系統包括配置在空中和地面的多種主動式和被動式感測器,這些感測器既可探測視距和超視距的空中目標。可提供監視區域全方位覆蓋,以便在師一級火力作用區域內和己方部隊前沿的擴展區域內探測、識別及跟蹤空中目標,如有人駕駛的固定翼飛機、飛行或懸停的旋翼式飛機及遙控飛行器等。

  3. 敵我識別裝置
    敵我識別裝置包括MK-15敵我識別器及正在研製中的非協作式目標識別裝置。非協作式目標識別裝置自身具有被動截獲目標的功能,此種功能將用來控制有源雷達的發射,以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

功能及特點

前方地域防空指揮、控制及情報系統需完成的指揮控制及情報任務有:與部署在防空炮兵營、團及旅的AN/TSQ-73 C3I系統介面;精確、即時地傳送有關懸停直升機及高性能飛機的威脅報警資訊;為前方地域防空火力部隊的操作者指示目標;綜合目前的“火神”高炮系統、“小懈樹”及“針刺”防空導彈系統;參與空域管制以及與定位報告系統/聯合戰術資訊分發系統相互交換資訊等。總之,該系統是將前方地域防空系統各部分連接在一起的“粘合劑”。它具有從跟蹤截獲目標起12秒內為前方地域防空火力部隊報警並指示目標的能力,以及在1分鐘內將武器控制命令傳送至火力部隊的能力。為完成師一級的防空作戰任務,該系統必需將防空部隊的、作戰分隊及瞄準射擊等三項指揮控制任務綜合在一起。

  1. 防空部隊的指揮與控制
    前方地域防空指揮、控制及情報系統必須將防空炮兵部隊和機動作戰指揮官組合在一起。根據陸軍戰術指揮控制系統的概念,該系統是軍、師及旅級防空炮兵部隊的功能控制系統。可在整個分佈結構中共用資訊,使防空炮兵指揮官能組織兵力,分配戰術作戰任務。

  2. 作戰分隊的指揮與控制
    前方地域防空指揮、控制及情報系統必需為防空炮兵部隊指揮官提供有關下屬作戰部隊的狀態、位置及態勢的情報,使其能適當地支援並保持其軍事行動。此種能力以及與陸軍戰術指揮控制系統的結合,可確保前方地域防空設施能在適當的地點、適當的時機為部隊指揮官提供機動性能和作戰行動的靈活性。

  3. 目標瞄準的指揮與控制
    前方地域防空指揮、控制及情報系統必須融合來自建制內部和外部的情報與目標瞄準資訊,並與武器控制命令一起分配給前方地域防空指揮部門及武器系統。該項任務是防空炮兵部隊所特有的,亦是三項指揮控制任務中最關鍵的一項,其對情報資訊的準確性和及時性要求頗高。

前方地域防空指揮、控制及情報系統必須與聯盟、聯合軍種及中、高空防空部隊的指揮控制系統實現互通,以便給前方地域防空部隊、聯合軍種指揮官及陸軍指揮控制部隊提供即時的空情態勢圖。該系統還必需向前方地域防空部隊、聯合軍種、聯合兵種及中、高空防空部隊作出低空目標報警,為前方地域防空武器及聯合兵種武器指示空中目標。總之,該系統能為前方地域防空部隊提供急需而高效的作戰管理能力。當將即時的指揮能力與精確的戰場情報相結合時,前方地域防空指揮官便掌握了必要的資料,能有效地對付空中各種威脅。此外,該系統經改裝後可適用于從加強師到軍以上梯隊的各種陸軍前方地域防空部隊,它將所有其他組成部分都連接在一起,使其作戰效能大為提高。

現狀及發展趨勢

前方地域防空指揮、控制及情報系統是一個集防空武器、感測器和指揮控制為一體的綜合性系統 ,它用於自動指揮控制近程高、中、低空防空武器,裝備軍、師、導彈營及訓練基地。其核心是一個空戰管理作戰中心和若干陸軍空中指揮控制站。該系統於1993年4月開始裝備美國第101空中突擊師,起初的發展側重於攔截方面。技術成熟後,該系統將擁有更多的部隊作戰功能(如制定所有部隊的作戰計劃、支援實施及日常運行等)。在軍一級上,它將與“愛國者”攔截導彈、“霍克”地對空導彈及未來的中程防空導彈和相關的指揮控制系統一體化。它為軍、師及師以下防空武器系統提供指揮控制及目標資訊。它保護機動部隊、重要指揮所及作戰保障/作戰勤務保障部隊免遭低空襲擊。該系統採用通用硬體/軟體處理和作業系統,資料通信由陸軍資料分發系統、單通道地面和機載無線電系統或專用數位電臺鏈路提供。前方地域防空指揮、控制及情報系統是給前方地域防空武器提供目標資料的一種自動化手段,以保護我方飛機並簡化空戰的管理。

研製經費

研究、發展、試驗及鑒定費用共4.1350億美元,採辦費用14.04億美元

部署情況

1993年5月小批量投產,美國陸軍購買了31套該系統,裝備29支現役部隊。

蔣慶全
資料來源

  1. Dennis Steele.Forward-Area Air Defense Command and Control (FAADC2)System .ARMY,October 1999
  2. 宋魯成等.美國陸軍C4I裝備.總參第六十一研究所,1996.10
  3. 胡世功等.國外陸軍戰術C3I手冊.兵器工業出版社,199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