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戰講座(五)

第三篇:進階篇(1)

小組戰術部份

在看到本篇的標題時,您或許會有一個疑問,那就是為什麼同樣是小組戰術,為什麼上一期所提的入門篇,而本期所提的卻是進階篇呢?事實上,上次所提的平面房戰術在整個特戰戰術中是最基本與單純的一個科目,而對一般人而言,此種常見於電影與電視影集中的SWAT戰術可能是最能代表特戰的一部份,而今天我們所要提的卻是真正的特戰任務中,最能表現出員程度的基本戰術──複雜地形走位與小組對應戰術。

在小組的界定上,複雜地形的小組人數與平面房舍所需的人數略有不同,房舍戰鬥只要六個人便可構成一個完善的戰鬥小組,但在複雜的地形中,八到十二人的小組編制則是比較容易使小組指揮官在人力的調度運用上有較佳的選擇與彈性,而人員的編制與以一個無支援的敵後長程偵察小組為標準,任務性質以多種地形混合與未明敵情的高度危險區為偵測區,小組的編制與武器裝備則如同本講座第一講中所提,除每人隨身的手槍、步槍外,整個小組的火力還包括了兩挺SAW、2∼4具的M203榴彈發射器的重火力以及狙擊槍、滅音型衝鋒槍等特種武器不一,而人員的編制則以斥堠、兩個火力組、以及指揮三種任務型態分組;斥堠通常不會超過兩人,以滅音型衝鋒槍或卡賓型步槍為基本武力,配備夜視鏡、望遠鏡、指北針、GPS、地圖與無線電對講機,任務是在整個小組的前進路線上偵側敵情與開路、指引到正確的方向以及地雷區路線標定等任務;而火力則提供在交戰與接敵時最大火力面的壓制與殲敵,另外,在小組轉進時則提供適當的火力掩護。每個火力組都編制為四人配備了一挺 SAW、一到二具的M203以及各人的步槍;而指揮的編制則是兩人,即隊長與無線電手,而無線電手經常也是參三的參謀士官,提供隊長在下達戰術情勢判斷時的相關建議;而除了前述的槍枝外,通常每個隊員都會配備兩枚煙霧手榴彈、兩枚黃磷燃燒彈與4到8枚的手榴彈(可能是MK2或M26的人員殺傷彈),而整個小隊還可能帶上數量不一的LAW與克雷莫人員殺傷雷(或稱闊刀地雷),作為在攻擊硬性點目標、設置詭雷與防區警戒線的設立,另外一個較不為人所知的攻擊主力則是狙擊手的運用。

在一般的印象中,狙擊應是針對敵方高階指揮官,或特定人員目標所進行的人員目標格殺任務,但在多次的以阿衝突中,以色列狙擊手們發現,除了主力戰車與碉堡等高防護力之外的所有軍事目標,即使是俄製 Mi-24雌鹿式攻擊直昇機的防護裝甲,以7.62mm的狙擊步槍配合高爆穿甲彈,在二十發之內就能使其喪失作戰與飛行的能力,相關的結構與攻擊點在以軍內部已整理並造冊,下發攻擊部隊的狙擊小組參考使用;而其他像是載重卡車,只需一擊中水箱或油箱就可以讓車子無法繼續行駛;裝甲運兵車與自走砲車的外掛式輔助油箱或油桶則在穿甲彈的射擊下會引爆,而使裝甲車成為一隻隻的烤鴨;甚至主力戰車,狙擊手可以先行以步槍引爆反應裝甲塊後,再交由裝甲獵殺小組來解決主力戰車,或是射擊通訊天線,摧毀其通訊能力,單一的孤立戰車其戰力是大為打折的,而若是車內人員想出來檢查,那就....嘿嘿,其他的狙擊要領會在後面的狙擊篇中提到,但本篇只是先讓各位了解狙擊手的戰術運用價值。

開闊地形

由於特戰任務遍及全球各地,因此各種地形與戰術也相對發展出來,為求單純化起見,本篇就先就開闊地的搜索與接戰隊與走位作戰術運用先行講解。在此先對開闊地作作一定義:舉凡水平距離一公里內的垂直落差在50公尺之內的丘陵、草原、沙漠、岩地與高原地形都統稱為開闊地形,而由於開闊地的視野遼闊,即廣且深,掩蔽物與可利用的地形地物也都來得少,因此隊形旳運用與戰術機動調配便成為一個相當重要的課題與進度,而也就是今天所要講的內容。

雙箭攻擊隊形

以任務編組的12人小組,其實又可細分為斥堠組(兩人)、火力組(兩組,每組四人)與指揮組(兩人),而以這四組的排列組合便成了小組隊形的基本變化,我們先提第一種,即所謂的雙箭攻擊隊形,此種隊形的編組是斥堠二人在前方開路,以左右互相掩護的方式前進,第一火力組則在後形成第一個右斜攻擊箭頭前行,指揮組人員則緊隨在第一火力組人員前進,第二火力組則墊後以左斜攻擊箭頭前進,此種隊形的結構緊密,火力配置平均,對各種可能出現情況的反應時間都很短,是運用得相當廣泛的一種隊形;此外,若是將各組間的水平距離拉開,則此隊形立刻可變成廣平面的搜索隊形,在開闊地形進行快速搜索時別有效與好用,特別是在遭遇不明敵情的兵力時,可以最短時間內進行最快速的部署,與進行有效的殲敵,而這又有幾種可能:

側翼包圍戰術

在敵後活動的特戰小組,通常是不願意暴露本身的行蹤,因此與敵方的接觸是能免則免,但若是因任務時間要求與其他因素的影響,而迫使特戰人員必須接戰時,那就得遵守三大規則:在最短時間,以最大火力,造成敵最大傷害,而要達到此一目的,除了特戰人員的素質、訓練、裝備妥善率與戰鬥意志外,小組戰術的運用也是相當重要的,一般而言,單一的火力編組與敵正面對幹的情勢幾乎不會出現在特戰小組的戰術上,在特戰單位採取主動立場的攻擊行動中,至少都會有兩個以上的攻擊面,這樣作的用意有很多:一來可以分散敵人的注意力,分散其火力、二來可以混淆敵人的視聽,讓他們無法正確的判讀我方的意圖,三來可以補強輕兵器所構成的火力網縱深不足的問題,減少死角的產生,使敵人趁亂逃走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第四個則是習慣使然,特戰人員都是一些冷靜而明事理的人,他們喜歡以高級、迅速而有效率的方法來處理事情,分散攻擊至少可以保証一組搞砸了並不會就讓整個任務也跟著砸鍋,而最重要的,這種戰術概念的運用會使每個人都體認自己的重要性,對小組向心力的凝聚有著不可言喻的重要性。

在側翼包圍戰術運用上,我們先假設斥堠在發現敵蹤後,立即以手勢通知部隊停止前進,並立即對敵人作了一個快速的敵情偵察後,判斷我方可以吃掉,以無線電回報隊長,隊長也同意,並以手勢發出指示,以單邊側翼包圍,此時第二火力組也已從最後方調回前方,因此第一火力組與一號斥堠留於正面,擔任硬攻、虛張聲勢與佯攻,視敵情、地形與現場情況而定,第二火力組則與2號斥堠迂迴到指定的側翼進行主攻、助攻、佯攻或戰場情勢觀察回報,也是依敵情、地形與現場情勢作反應,而在作這個部署時,指揮官與通訊兵組成的指揮組是可以不用直接介入戰鬥的,留在後方的制高點作整體的戰場情勢分析與判斷,以及即時戰術指令下達的作業,但大部份指揮官都自動放棄這項指揮官權利,而身先士卒的帶領火力組或攻擊小組進行現場戰鬥,雖然這對整體的士氣會帶來莫大的激勵,但對指揮官而言,工作量實在太大了。

在側翼攻擊時要注意的一件事是所謂「面」的觀念,在前面的各個講次中,我們一直強調特戰小組的整體性,就各個角度而言,特戰人員自始至終都只是整個小組的一份子,是構成小組的要素之一,而不是單一的個體,特戰隊員的個體戰力固然不容忽視,但整個小組的表現才是絕對的,同理,在作戰時,僅具備個人輕兵器的特戰隊員單人的火力對群體性目標而言,威脅不大,即使是十個人的步槍加起來,火力點數還是不如一輛裝甲戰鬥車,因此在火力的分配與整合運用上,有了面的概念,這個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拿破崙時代,當時的步兵與凱撒大帝時代的步兵,除了武器之外,在各方面都沒什麼差別,作戰隊形依是以方陣為主,這種延續了千年的隊形,由於整體結構緊密,攻擊與防禦力都很完善,一直是各步兵指揮官所採用的陣型,直到火槍的出現,當一枝火槍射倒了方陣中的一名士兵,對整個方陣言,不會有太大的損失,但當齊射的火槍彈丸一波波的撂倒方陣的幾排士兵後,其餘的士兵就可能開始考慮投降或落跑的相關事宜了,因此排射與齊射的步槍兵指令所帶來的,其實就是火力扇面的概念,而這個概念的運用也使得拿破崙幾乎統一了歐洲,從此以後,各級軍事學院的教科書中開始有了討論火力扇面的專著,火力扇面成了軍事論論與應用上相當重要的一環。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個人用全自動武器的普及與輕量化,往昔一排人才辦得到的火力扇面,現在只需三個步兵或一名機槍手就可以辦到,火力扇面的運用與配置開始了革命性的改變,一些具有遠見的軍事專家們見識到了這個改變,包括了早期的特戰小組創建人,而這些改變過的觀念,經過了多次的修改與調整後,成為現在所使用的概念。而特戰小組的火力扇面至少都會與身旁的隊友有一個以上的重覆涵蓋區,而整個小組的行動方向與序別都以小組所架構的火力扇面作為依據,但火力扇面並不等於是小組的面,所謂的火力扇面指的是小組的火力涵蓋與獵殺區,但小組的面則包括了小組的行進路線、偵察與行動象限(或方向)以及隊型變換所構成的任務區;舉例來說,一個攻擊箭頭隊是由正前方、右斜面、左斜面與正後方的四個火力扇面所構成的,但整個的隊形所代表的卻只是面的一個攻擊向量,而面的偵搜方向、撤退路線則無法以純攻擊隊形來說明之;再者,攻擊隊形與U、V、X、Y等伏擊隊代表的火力扇面與作戰意圖都有所不同,但這些都是整個小組面的一部份,面的定義很模糊,但對小組而言卻又是一個很具體而存在的,講起來就相當類似電腦程式設計中所謂的物件導向,雖然每個程式設計師、架構工程式與系統分析師都了解件件導向的觀念,但這些年來與筆者討論過物件概念的電腦界菁英不下千人,筆者從未聽過有那兩個人的解釋是一樣的,這就與特戰小組的面的概念一樣,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袋包圍戰術

在前面提到那麼多有關面的觀念,主要的理論基礎還是在於整體性,小組像是積木,獨立的個體看不出什麼,但組合起來就大有不同了,而且可隨時作變換調整與修改,就如同口袋包圍戰術一般,口袋包圍戰術可以像側翼包圍一樣的單純,也可以如上一講的複式房舍交叉走位一樣的讓人眼花撩亂,但是不論怎麼走、怎麼變,面的概念與架構都一直存在是不能也不會改變的事實。

典型的口袋包圍戰術是以三個火力扇面,將目標區的三個方向包住,而分配方式則有許多種,最簡單的配置方式是由兩個火力組左右包夾,而斥堠與指揮組則合併為第三組,在第三面針對火網下逃脫的敵人進行清除確認的動作,但這種分配法由於第三組的火力過份薄弱,而很少受到採用;第二種選是指揮官、通訊兵(或作戰參謀士官)、一名斥堠與配備重火力的火力組組員一名,四人混編為第三組,第二名斥堠與其他兩組火力組人員分組為第一與第二攻擊組,每組四人,分佔目標的左右兩翼,此種配置方法特別需要注意的一點是火力配置的問題,由於小組多半只配備SAW與40榴彈發器,三個火力扇面的火力考量需均等,若第三面無機槍支援,則是否需配備多一具榴彈發射器,或是只擔任佯攻與觀察的任務,都是需考量到的。

前面提的是均等火力分組法,當然啦,人數與火力也非都得均等才行,有時因地形與其他因素的限制會改採其他的配置情形,但不論是那一種的火力配置,火力的持續與火力的分配則是考量的重點;舉例來說,若採3:3:6的人員配置時,前兩組人員中,一定要有一名步槍手,主要是當重武器(機槍或榴彈發射器)在裝彈或其他因素而無法射搫時,步槍手在此時便可提供持續的火力,一來繼續殺敵或壓制的任務,二來也不致因此而使這個小組因失去火力而反遭敵殲滅,而另一個主因則是小組的整體性與欺敵的作用,但火力配置與人員分配也並非絕對性,雖然有所謂的火力點數計算標準,但戰場上唯一可以確定的事,就是充滿了不確定性,因此隊與火力、人員的配置,還是得依現場的地形、敵我情勢分析,以及最重要的,指揮官的臨場判斷。

複式斜面搜索隊形

照字面而言,此種隊形就是重覆的斜面搜索隊形,這種隊形並不適用於大部份的敵後地區,事實上,即使是承平時期的演習,此種隊形都嫌招搖了一點,但是對於戰場情勢的反應與小組的指揮運作上,此種隊形卻是個絕妙的STAND BY模式,因為它本身就是由數個完整的火力扇面所構成,或者說,這是由數個面的小組所紅織而成的一個小隊,而構成的面也不複雜,就是由左斜或右斜的小組斜行隊形,以組合的方式作任意的搭配,每組最少三人,因此了不起就是四階的組合二十四種,加上四人一組三階的給合六種,再上二階的組合兩種,在這三十二種可能的組合中,我們將以最單純的四人三組右斜隊作攻擊隊形的運用講解。

單側翼、雙側翼與三面攻擊法

由於組織的特別,複式斜面隊形在進行隊形移轉時特別的容易,側翼包圍只需指定某一組的面整體移轉到指定的位置就行了,同時雙側翼與三面包圍攻擊法也依此類推,小組的面移動便可達到戰術位置部署的需求,但是如果只是這麼簡單似乎有些說不過去,因此事實上這些隊形移動與變換位置時,除了原先的火力扇面與小組的完整性之外,另一個不可忽視的重點是速度,也就是時間因素。

雖然以整個小組的移動方式對小組的整體性與默契而言,都有最好的理由要求不得拆散,但對整個小隊而言,每一個斜行小組在行進時最才都保持20M以上的距敵,以三個組而言,發現目標的第一組與前來支援的第三組之間,距離拉開超過60M是很正常的,若是四組,則距離更可能超過百米,雖然全付武裝跑完百米了不起二十秒,但在火線下接戰二十秒,可能是你一生中最長的時間,若是苦苦等待六十M之外的第三組,跑完60M來到你身旁,得到指令後再咆60M前往敵軍側翼,進行部署壓制時,一分鐘可能早已過了,如果你指望敵人在這一分鐘之內不會有反應,那真是天真的太離譜了,所以常見,也較正常的作法是,第一組立即派出一人前往側翼,第二組人員補位後,第一組的第二人與第二組的二人前也前進到側翼,與第一人會合,而第一組所留下的空缺,則由第二組剩下的兩人補位,此時並以最大火力接戰,接戰人員必需注意自已與身旁隊友的彈藥消耗速率,千萬不可兩個人同時打光彈匣內的子彈同時換彈匣,這會造成火力缺口與敵人的可趁之機,記得嗎?火力的持續性,在正常的情況下,第三波的射擊開始時,第三組人員也該到了,便由第二組人員接替後續的接戰動作,而第一組與第二組混編的攻擊發起組,則視戰場情況決定,到底要補側翼火力的不足、前進另一側翼、直接前進還是就地加強火力,但這是指在單側翼攻擊的情況下。

雙側翼的攻擊其實就是三面攻擊的包圍戰術,但人員的調動則與單側翼有很大的不同,首第一組四人正面接戰,並決定採雙側翼包抄時,第一組兩側的兩人,立即分別朝兩翼前進,第一組留下兩人火力支援,第二組人員補上後,立即分開兩組越過第一組的兩人,前往支援原先前往兩翼的第一組人員,第三組人員補上第一組接戰位置後,立刻頂補第一組最早接戰的兩人,再決定是否補足兩翼火力或留於原地繼續接戰。雖然這與先前所提保留小組整體性的概念有所不合,但為了時間的因素,作如此的變動實有其必要性。

Y字伏擊

複式斜面隊形的另一個隊形變換是伏擊隊形,我們就以單純的Y字伏擊談起,首先,接戰的第一組人員依然於兩翼各派出一人,但留守的兩人記得要故意示弱,兩翼的人員則儘量潛行,第二組則只需補上兩人到兩翼的位置,而剩下的兩人則以直線垂直排於第一組留字兩人的後方,並記得拉開距離與錯開射界與自由獵殺區,第三組人則地向兩旁埋伏,整個部置OK後,先潛行到兩翼的第一組人員,此時應該已繞到目標的後方,並配合第二組補位人員發動第二波攻擊,第二波攻擊一定強、猛、狠,立敵人想從第一組留守人員位置強力突圍,而第一組留守人員一定要故意其突圍成攻,此時第二組的留守人員與第三組人員都按兵不動,等兩翼人員完全收整緊口袋,將所有敵人趕到第二、二組的Y字底部時,同時發動襲擊,同一時間內殲滅敵軍,完成伏擊。而Y字伏擊的成功要靠的是時機的掌握,決定部置與同步發動攻擊的命令必需確時的下達,隊形勢態的部置也需長期的訓練與配合,才可能完成這精心設計的一幕。

Y字搜索隊形

世界上使用本隊形最好的部是巴西的火蟻,這支舉世聞名的螞蟻雄兵由數以萬巴火螞蟻所組成,雖然有一派生物學說,這種開大嘴的陣勢其實是螞蟻的偷懶與膽小所造成的,但不管如何,此種隊形的殺傷力與破壞力驚人是眾所皆知的,此種隊形在前進時就已經是三面的包圍陣形了,與敵遭遇時,連隊形變換都不用,直接前進將敵人吃入口袋內,然後讓可以敵人為他們的國家效命了,這是指正面接戰的情況;如果是側翼接戰的話,也不難處理,若是右翼接戰,則右翼轉左翼、後衛轉右翼、左翼轉後衛即可;若是後方接戰,則兩翼撤就得了,簡單、好用、快速、有效,是自然界所提供的恩惠其中的一項。

X字搜索隊形

基本上,X 與Y字隊都是出於同樣的理念,但相較於Y的簡單、大膽,X則顯得較為細緻與謹慎,就字面上得知,X字隊形即指兩翼前後與隊形中央都有人員部署,一般此種隊形多半應用於高危險性區域或是護送任務時使用,本隊形的最大優點就是面面俱到,但相對的,每一面的火力都嫌單薄是其致命傷,但若應用於人質救援、送任務時則相當的合適。

O字搜索隊形

其實這也是一個變形的Y字隊形,只是在Y字的前開口上再補上斥堠罷了,與X隊形一樣的,本隊形也是面面俱到,但各方的火力則還有兼顧到,反應時的隊形變換原則與前述相同,其實大部份的特戰戰術都是在一個大原則下所架構出來的,只要了解這個架構原則,其他都不難,但對大多數的人而言,要踏出這一步並非易事,而這也是特戰人員的養成如此困難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