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英聯軍地面作戰裝備特點分析

伊拉克戰爭總體看來,與海灣戰爭相比,經過十餘年的武器裝備發展和建設,美英聯軍地面部隊在指揮、通信、殺傷力、機動性和防護性等方面都有了長足進步,在與伊拉克軍隊的正面交戰中佔據壓倒優勢,在戰場中居於主導地位。具體分析有以下特點:

全新裝備並不多見,大部分主戰裝備都是老式裝備及其改進型。

與海灣戰爭相比,目前本次戰爭使用的地面作戰裝備中主戰裝備幾乎以老式裝備及其改進型為主,光電資訊裝備和系統則有相當數量的新型號投入戰場,例如夜視鏡(PVS-14型和AN/PVS-17型)和水平技術集成B套(HTI-B)紅外成像系統等。

老式主戰裝備有:

M119型105毫米輕型牽引榴彈炮於1989年開始裝備部隊。該炮可發射榴彈、火箭增程彈,最大射程20千米,方向射界360度,最大射速每分鐘8發,持續發射時每分鐘3發,機動方式為卡車牽引或用UH-60直升機吊運。

M198式155毫米牽引式榴彈炮於1968年研製,1979年裝備美國和其他國家,適於直升機調運,用於全般火力支援和直接火力支援。

M270式多管火箭炮於1983年裝備美軍。該火箭炮戰鬥全重25噸,口徑227毫米,管數12個,最大射程32∼45千米,一次齊射12枚火箭需50秒,覆蓋面積6萬平方米,一次齊射佈雷面積1000×400平方米。

"勇士"步兵戰車是英軍裝甲機械部隊使用的新型步兵作戰車輛。該車1972年開始研製,1985年起裝備英軍機械化步兵營。

改進型裝備有:

M1A2是在M1A1基礎上於1988年開始改造,1993年開始裝備。M1A2坦克是當今世界上最出色的坦克,被譽為美國陸軍數位化發展的"旗艦"。

"挑戰者2"型是在"挑戰者1"型基礎上改造而來,1991年開始生產,2002年初已交付完畢,英軍共計裝備了386輛。"挑戰者2"與"挑戰者1"相比,火控系統及其他部件已全部重新設計,是世界上防護力最好的坦克之一。

M2A2步兵戰車於1990開始在M2A1基礎上進行改造。M2A3是1994年開始在M2A2基礎上改造的,2000年開始服役,是美國陸軍第一款全數位化步兵戰。車上裝有數位化火控系統;改進型目標捕獲系統;二代焦平面陣列熱像儀;一體化導航系統;車長、駕駛員、班長用數位顯示器等先進數位化設備。

M113系列履帶式裝甲輸送車於1960年裝備部隊,能水陸兩用。1964年,美國對M113進行改進,定型命名為M113A1。隨後又在M113A1基礎上發展了M113A2。1987年,美國又在M113A2的基礎上改進生產了M113A3新型裝甲車。

M109A6"帕拉丁"155毫米自行榴彈炮是M109自行榴彈炮系列的最新改進型,也是美國陸軍現役最先進的自行榴彈炮,1994年裝備陸軍。

美國120毫米坦克炮配用的貧鈾穿甲彈--M829式穿甲彈是在德國DM33式120mm穿甲彈的基礎上研製而成,為定裝式長杆式侵徹彈,用於對付敵方裝甲目標。不久M829停產並被其改進型M829A1式穿甲彈替換。海灣戰爭中M829A1大量使用並在突破伊拉克坦克防線中大顯身手。M829A1貧鈾彈芯長徑比為20:1,初速為1675米/秒,在2000米的距離上可擊穿550毫米厚的均質鋼裝甲板。美國又於1992年研製出了改進型M829A2,並於1993年開始生產並裝備,同年M829A1停產,目前美軍裝備的120毫米貧鈾穿甲彈為M829A1和M829A2。在M829A2式穿甲彈中,彈托採用碳-環氧樹脂複合材料;採用新的機械加工工藝來改進貧鈾侵徹彈芯的結構性能;採用特殊的加工工藝對藥包進行處理。與M829A1相比,M829A2的初速提高了將近100米/秒。該彈在2000米距離上穿甲深度為730毫米。另外,美國正在研製M829E3,旨在替換M829A1和M829A2,該彈在2000米距離上的穿甲深度為800毫米。

經過改進的主戰裝備在數位化程度、火力、防護和資訊感知能力有很大提高,與伊軍主戰裝備相比具有明顯的火力優勢和資訊優勢。

M1A2是已裝備的M1系列坦克的最新改進型,主要在四個方面做了改進:一是大量採用了數位化技術和微處理技術,形成區別於以往坦克技術結構的數位電子技術結構。M1A2坦克上,數位化技術就占90%,而10%的僅為類比技術。二是改進了火控系統,提高了坦克殺傷力。三是車際資訊系統大大提高了戰場指揮與控制能力,使協同動作始終處於最佳狀態。四是科學的"人-機"結合,極大地提高了坦克的戰場生存率。整個坦克採用集體防護系統,無須個人防護裝置。科學的"隔艙式"結構設計,使動力系統、戰鬥系統、防護系統本身形成一個強大的生存系統。採用新式裝甲,形成絕對的抗擊毀能力。與M1A1相比,M1A2前裝甲的實際抗擊毀能力可達1.3∼1.5米。

美國的M2A2步兵戰車於1990開始在M2A1基礎上進行改造,M2A2型車的改進重點是提高了戰車的生存能力。首先,在車輛很多部位安裝了爆炸反應式裝甲,包括車體正面、兩側和炮塔正面、側面等。其次,在車體兩側和炮塔部位加裝了附加裝甲。另外,改進專案還有改進火炮彈藥、採用駕駛員熱成像儀和導向儀、改進核生化防護裝置、改進車內炮彈貯放方式和"陶"式導 彈貯放位置並實現隔艙化、改進保養及故障診斷設備、採用一種多次噴射式滅火系統等。從1994年起,美陸軍開始實施對"佈雷德利"步兵戰車的最新改進計劃。新改進的車輛為M2A3。A3型主要是以數位化戰場的作戰需要進行改進的。該車以標準的軍用1553B資料匯流排為核心,把全車各部分資訊都以數位形式傳輸,並以微型電腦對各種資訊加以處理,提高了戰車的指揮通信能力。在M2A3步兵戰車上,裝上了和M1主戰坦克相類似的車際通信系統,再通過單通道地空無線通信系統保密電臺,便可以和M1主戰坦克、"阿帕奇"武裝直升機以及指揮部等實現數位化的資訊交換。這樣,使美軍的空-地重點武器聯成一個網,實現了統一指揮和通信,大大增強了整體的戰鬥力。

夜視裝備得到廣泛應用 戰爭初期,美國地面部隊多在夜間發動進攻,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美軍的單兵和各類武器裝備配備了大量夜視裝備,夜間對伊作戰中取得了壓倒優勢的"單向透明",掌握了戰場主動權。據悉,美軍第3機步師配備夜視裝備4983具,第82空降師配備了5769具,第101空中突擊師也配備了大量夜視裝備。

美國陸軍第3機步師和第101空中突擊師裝備的AH-64武裝直升機都配備了飛行員用夜視系統(PNNS),在夜間對坦克的探測距離達12千米,識別距離為7千米。

第3機步師裝備的M1A1、M1A2主戰坦克和M2系列"佈雷德利"步兵戰車中都配備了各種夜視裝備,大大提高了夜間作戰能力。其中在M1A2主戰坦克和M2系列步兵戰車裝備的是性能先進的陸軍水平技術集成-B套紅外成像系統(HTI-B),HTI-B屬於第二代前視紅外熱成像系統,可以為炮長提供晝夜全天候的大範圍探測、識別和交戰能力。

第3機步師裝備的"陶"式反坦克導彈系統採用的AN/TAS-4熱成像瞄準儀,可在夜間對2∼6千米的裝甲目標進行探測和瞄準射擊。它不僅可以在夜間使用,還可以在白天使用,可以穿過煙幕、薄霧、偽裝和樹林對目標進行觀察。

對伊作戰的美國步兵配有三種夜視裝備,其中AN/PVS-14是陸軍地面部隊裝備的最先進的單筒夜視鏡,士兵佩帶該夜視鏡能很方便地在夜間瞄準目標,不需要時可以隨心所欲地從頭盔上取下來。

特種部隊和海軍陸戰隊裝備的AN/PVS-17夜視鏡採用三代或四代管,標準倍率為2.25(也可選用4.5),可安裝在M4A1卡賓槍及其改進型上,在20米深水下使用20小時。另外,該瞄準具還使用了選通電源,可在黃昏或黎明時使用。

先進的資訊、指揮系統大大提高地面部隊的資訊化作戰能力

美國陸軍已裝備約8000套21世紀旅及旅以下部隊指揮系統(FBCB2)。該系統的特點是通過戰術互聯網的通信基礎結構將平臺相互連接,傳遞態勢認知資料。美軍第4機步師已裝備了全數位功能的3.3版FBCB2和戰術互聯網系統,可以跟蹤友軍和敵軍部隊以及隨時瞭解戰場態勢。陸軍還為其他部隊提供了1000多套FBCB2系統,第3機步師和英國的第7裝甲旅也可能裝備了該系統。

第4機步師還裝備了全資訊源分析系統、地域公共用戶系統、陸軍通用地面站、戰場作戰識別系統、數位地形支援系統、戰術作戰中心系統等資訊、指揮系統,預計該部隊參戰後將更能體現地面部隊的資訊化作戰能力。

輕武器和士兵裝備作用突出

從戰爭的一開始,美英聯軍的地面部隊就投入了戰鬥,並一直擔當著對伊作戰的主力軍。戰爭的發展進程為輕武器提供了大顯身手的機會。例如在清除前進中零星火力、迅速組織區域進攻或防禦火力、遭遇戰、遊擊戰和即將面臨的城區作戰中,輕武器靈活快捷的機動火力已經或即將表現出突出的作戰效能。從美英聯軍使用的輕武器來看有以下特點:(1)火力明顯增強。(2)能夠快速形成快捷的進攻或防禦火力,不需要任何技術保障。例如特種部隊深入敵縱深地帶、海軍陸戰隊或空降部隊在登陸或空降後,隨即使用各種輕武器迅速形成戰鬥火力。(3)單兵裝備的防護能力極大提高,戰場生存力得到加強。美軍隨身佩帶和穿戴的作戰服裝都是近年來新研製的產品,舒適性、防護性大大提高。英軍一名士兵頭盔上中彈數發,但安然無恙。

中國817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