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頂點作戰理論剖析

現代戰爭中,任何進攻作戰都會達到這樣一個時刻或時機:攻方的力量不再超過守方的 力量,或者攻方綜合考慮戰爭因素,認為作戰已達不到預定的目的或不符合已方作戰環境、 條件。超過這個時刻或時機後,如果繼續實施進攻作戰就要冒戰線拉得過長、遭到反擊和被 擊敗的風險,這就是所謂的作戰頂點。這是美軍當前和未來作戰理論的一個重要概念,認為 這是作戰力量極限的標誌,既可用於進攻亦可用於防禦。進攻的藝術就是在頂點到來之前達 成作戰目的,避免因越過頂點而被迫轉入防禦或退卻。對防禦而言則應採取一切手段加快進 攻之敵頂點的到來,並且抓住有利時機轉入進攻。因此,作戰頂點關係著攻防雙方的根本利 益,是攻防類型轉化的分水嶺。處理不當,就有可能導致作戰失敗,或使軍隊陷入嚴重的危 險局面。下面與各位網友們共同探討有關情況:
  1. 作戰頂點的概念
    美國陸軍新的作戰理論中明確提出,作戰頂點是指:當進攻部隊充分使用了力量,以致 不再對防禦之敵佔有重大優勢、在時間上和空間上不再保持進攻銳勢時,進攻一方便達到了 頂點。防禦時不再有能力繼續實施反攻或不能成功地實施防禦就達到了頂點。 在頂點到來之前,進攻一方應停止進攻,休整補充,調整部署,或改取其他作戰方案, 以避免在不利條件下作戰;反之進攻的一方若繼續進攻,就會使戰線過長、兵力分散,弱點 暴露,耗盡戰鬥力,不能從容對付敵方的反擊,最後必然遭到失敗。美軍認為,進攻的藝術 就是在作戰力量到達頂點之前奪取規定的目標,取得決定性的勝利。防禦的藝術則是利用各 種手段和方法使進攻之敵加快出現頂點,正確判斷和把握敵頂點到來的有利時機,隨時準備 在敵到達頂點時轉入進攻。 朝鮮戰爭中,中朝與美韓雙方爭奪的“三八線”,是頂點轉化的代表性產物。戰爭中美 軍在跨過“三八線”之後,由於戰線過長,後援不繼,超過作戰頂點,在遭到志願軍有力的 反擊後,退卻已是不可避免。而美軍在空襲利比亞戰鬥中,利用有利戰機,依靠高技術作戰 手段,在達到頂點之前,一舉摧毀了利比亞總統指揮部等重要目標。如,美國在決定空襲 前,採取了明智的決定,及時將其僑民撤離利比亞,避免可能的意外情況,為達成了空襲的 作戰目的創造前提條件。

  2. 攻防作戰頂點的產生。
    美軍認為作戰中,出現作戰頂點的時間和地點因各種情況而異,如進攻部隊進攻兵力占 絕對優勢,進攻十分堅決,則作戰頂點可能在防禦一方的深遠後方出現。當進攻部隊無法繞 過重兵防守地域時;當燃料與彈藥補給中斷,進攻部隊精疲力盡,人員與裝備損失過大,修 理和補充跟不上時;當進攻部隊已沒有繼續進攻的預備隊而守方又投入精銳部隊反擊的情況 下而產生。若在接敵過程中損失大量兵力兵器,優勢發生偏轉,則作戰頂點可能在防禦一方 前沿或淺近縱深出現。 當防禦部隊因領土大部分喪失而變得意志更加堅定時,則作戰頂點可能在防禦一方的縱 深出現。在進攻戰役中出現頂點的原因可能是補給中斷,後援不繼,也可能是傷亡過大,兵 力對比發生了于守方有利的變化,或者守方得到加強和增援等等。進攻到達頂點後,馬上進 行防禦戰鬥是極端困難的。因而作戰過程中,美軍強調,進攻中,指揮官必須對己方在何 時、何地、何種情況下可能達到作戰項點有科學的預見,防止魯莽從事,自覺採取有力措施 確保在己方優勢消失之前實現作戰企圖;反之,在防禦中,指揮官一方面要注意把握己方的 作戰頂點,另一方面要採取一切可能手段分散、消耗和牽制敵方兵力,促使進攻之敵的作戰 頂點及早出現,並利用敵之作戰頂點轉入進攻,以決定性的反擊行動挫敗進攻之敵。“沙漠 軍刀”行動是海灣戰爭中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對伊拉克實施大規模地面作戰行動,歷時 100小時後便嘎然而止。這是因為美軍認為,再攻擊下去有越過頂點之虞;被圍的伊軍是同 薩達姆討價還價的最好砝碼,美國取得國內、國際特別是海灣國家支援,樹立良好的國際形 象。迫使薩達姆宣佈接受聯合國安理會所有決議,歷時43天的海灣戰爭結束。可以說海灣 戰爭是美軍運用頂點理論的成功之作。但從今天來看,美國當時過於依重“頂點”理論,未 能有頂點來臨之前推翻薩達姆政權,才導致今天海灣危機的不斷發生。

  3. 作戰頂點理論的運用。
    美軍認為,導致作戰頂點過早出現的因素很多。決戰前喪失大量兵力兵器,兵力不足或 戰鬥力下降,後勤保障跟不上,連續作戰能力減弱,是其主要原因。此外,敵方防禦的目的 和性質(如空中換取時間的防禦)、敵抵抗的堅決性、作戰機動上的優劣勢、兵力對比方面的 優劣勢、運用作戰原則的熟練程度、指揮官能否正確決策及其個人的其他主觀因素等,均對 作戰頂點的出現有重大影響。因而在作戰過程中,美軍很注重整體戰鬥力效能使用,合理擬 制計劃命令,準確判斷作戰頂點到來時機,採取有效手段,迫敵頂點儘快到達。一是周密制 定計劃,適時協調控制。美軍認為,制定進攻戰鬥計劃時,注重合理使用與分配各種作戰資 源、強調發揮戰鬥支援及戰鬥勤務支援部(分)隊的獨特作用,取長補短,形成有機的整體作 戰威力。 實施過程中,又要求指揮官必須根據戰場情況適時修正計劃,及時協調控制部隊行動, 避免操之過急,戰線拉得太長,前後脫節,過早出現作戰頂點,導致最終失敗。二戰期間, 德國對荷蘭、比利時、法國入侵,閃電戰一鼓作氣攻佔了三國。此時挺進的德國裝甲部隊亦 已疲憊不堪,供應線僅靠馬車維持,後勤保障靠沿途徵用給養,作戰實力靠繳獲的裝備和強 征民間車輛來支援,這時德軍已越過作戰頂點。在對守方不佔有重大優勢的情況下,德軍沒 有進行適時協調休整,採取有效的措施,依然向前,最終使盟軍在諾曼地登陸和蘇軍的反 攻,使己由優轉劣,嘗盡苦果。二是採取有效手段迫敵儘快到達頂點。 美軍強調,在防禦中,戰役指揮官採取一切可能的手段分散、消耗和牽制攻方的兵力, 促使攻方的作戰頂點及早出現,實現作戰企圖。採取:空中遮斷襲擊作戰。其目的在敵人的 軍事潛力對己方部隊構成真正威脅之前推遲敵軍的集結,並破壞牽制或摧毀它。通常在遠離 己方部隊前沿的敵縱深內實施。主要是打擊敵縱深或後方的地面和海上部隊、運輸網、指揮 控制與通信中心、後勤基地和倉庫等,遲滯敵部隊和作戰物資的前運和集中,破壞其作戰計 劃和對部隊的控制機制,消耗敵軍人員、裝備和物資,孤立一線之敵,迫敵作戰頂點過早出 現。縱深火力突擊。美軍強調,在地面作戰過程中,首先使用高技術遠端打擊兵器,在電子 戰的配合下對地面目標實施遠距離精確火力打擊,同時使用機動能力,火力突擊力、防護能 力強的精銳兵力,在情報保密、作戰欺騙等其他措施的配合下,適時實施穿插、迂回,打擊 破壞敵作戰重心,削弱或徹底癱瘓進攻之敵的作戰系統,減煞敵進攻銳勢,創造反擊的利已 態勢。 遲滯作戰。在沒有足夠的兵力實施防禦;或防禦計劃要求誘使進攻之敵陷入不利境地而 實施的一種迫使敵人行動遲緩、難以發展作戰的行動。目的在於爭取時間,重建防禦、掩護 實施防禦或退出戰鬥的部隊;保護己方的翼側或節省兵力。通過迫使敵人一再集中兵力去進 攻一道道戰鬥陣地而贏得時間。迫敵重復展開,耗盡有生力量。同時,防禦時還應派出機動 部隊在敵縱深內容實施反擊,減慢敵人推進的速度,阻擊敵集中優勢的作戰力量,保護實施 遲滯作戰的部隊,從而實現作戰企圖。武器恫嚇戰。即把武器對心理方面的破壞作用作為一 種戰術進行運用的方法。如派航空兵頻繁空襲敵重要城市,在敵後製造心理恐怖;在重大戰 役中,集中絕對優勢的火炮、坦克、飛機,以絕對強度的聲、光、熱、爆炸、震動、煙霧等 殺傷刺激效應,殺傷震憾敵軍,使其在作戰中恐懼動搖、精神崩潰,同時鼓舞己方士氣,凝 聚巨大的精神力量,使敵方儘快達到作戰頂點,實現“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老參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