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圖京,1901年12月生於蘇聯別爾哥羅州切普希諾鎮。1920年4月參加蘇聯紅軍,從此踏上戎馬生涯。瓦圖京先後任排長、連長、參謀、師參謀長、軍區司令部第一部部長、副參謀長、參謀長、方面軍參謀長、司令、蘇軍總參謀部副總參某長等職。在此期間,他先後畢業於波爾塔瓦步兵學校(1922)、基輔高級聯合軍事學校(1924)、伏龍芝軍事學院(1929)、伏龍芝軍事學院戰役系(1934)、總參軍事學院,由此奠定了堅實的軍事理論基礎。瓦圖京對軍事史、第一次世界大戰史和現代先進條件下的作戰理論等都頗有研究,並善於運用理論創造性的指導作戰實踐。
瓦圖京作為高級指揮員指揮過多次重大戰役,能攻善守,戰功卓著。瓦圖京的指揮藝術突出地表現在合圍敵軍重兵集團,使用坦克作為集團軍快速集群和運用坦克集團軍作為方面軍快速集群,實施戰場機動和組織戰役防禦等方面。
1942年,任蘇軍總參謀部副總參某長的瓦圖京,作為最高統帥部的代表,成功指揮過布良斯克方面軍作戰;7月調任沃羅涅日方面軍司令後,指揮該方面軍積極組織防禦,抵禦來自沃羅涅日方向優勢之敵的進攻;10月調任西南方面軍司令員,指揮該方面軍參加了著名的史達林格勒會戰,並顯示出高超的指揮藝術。在史達林格勒會戰中,瓦圖京參與制訂進攻戰役計劃,提出了以西南方面軍、頓河方面軍和史達林格勒方面軍同時在史達林格勒西北面和南面突破敵人防禦;爾後在德軍縱深處會合,切斷德軍增援,包圍史達林格勒地域內之德軍(20多個師)的大膽建議,並被採納。為此,瓦圖京在其指揮的方面軍左翼突破德軍防禦後,投入由所屬的兩個坦克軍組成的快速集群,向戰役縱深快速推進,很快佔領了戰役支撐點,並與頓河方面軍和史達林格勒方面軍的機械化軍構成了合圍對內正面,將德軍壓縮在1500平方公里的地域內。爾後,他又以坦克第五集團軍向縱深發展進攻,與友軍構成了對外正面,從而使史達林格勒城內25萬德軍成了甕中之鱉。在此戰中,瓦圖京以靈活多變的戰術,巧妙的運用坦克,成功地解決了在進攻中使用快速兵團和軍團發展勝利等問題。正是在此戰役中,瓦圖京被授予大將軍銜。12月,他有指揮該方面軍和沃羅涅日方面軍左翼部隊實施了"小土星"戰役,創造了在正面連續突擊的同時,組織的實施強大翼側突擊的成功戰例。
1943年6月,瓦圖京再次調任沃羅涅日方面軍司令員,指揮該方面軍參加了庫爾斯克會戰。此次戰役,蘇軍的沃羅涅日方面軍和中央方面軍協同,粉碎了德軍以總兵力90萬人,火炮約1萬門,坦克2700輛,飛機2050架向庫爾斯克地域的進攻。瓦圖京在沃羅涅日方面軍作好防禦準備後,打破常規,在德軍進攻前,出其不意的對德軍進攻部隊實施了火炮反準備,極大地削弱了其突擊力量,迫使德軍被動的發動進攻。德軍對沃羅涅日方面軍投入了約1000輛坦克。瓦圖京以3個集團軍和1個坦克集團軍抗擊德軍突擊。德軍久攻不下,意欲改由東南面突擊,直接奪取庫爾斯克。瓦圖京識破其企圖,遂將加強用的大本營預備隊近衛坦克第五集團軍和近衛第五集團軍的全部兵力,外加坦克第一集團軍、近衛第六和第七集團軍的部分兵力投入用於實施反突擊。近衛坦克第五集團軍與德軍黨衛隊坦克軍和坦克第三軍在普羅霍羅夫卡相遇,於是發生了第二次時間大戰中最大的一次坦克遭遇戰,雙方交戰坦克達1200輛,蘇軍取得了遭遇戰的勝利,德軍被迫退回出發陣地。瓦圖京抓住戰機,遂以沃羅涅日方面軍的坦克第一集團軍和坦克第五集團軍編成快速集群,負責主要突破,採取分割包圍,各個殲滅的戰法,奪取了此次戰役的勝利。這次戰役充分顯示出了瓦圖京不拘兵法,審時度勢,隨機應變的高超軍事指揮才幹。
1944年,瓦圖京在前往部隊途中負傷,於4月5日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