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戰講座(十一)

第四篇:高級篇(2)

特種技藝之尖兵部份 尖兵的發展與沿革

SCOUT在英文中的解譯可以是球探、童子軍成員、道路巡邏員或是專門刺探對手球隊內情的包打聽,但在軍事人員的眼中,這個字只有一個解譯,就是斥堠、尖兵,早在人類有軍事行動與文明之前的生物史上,以少數的個體對目標物(通常是當天份的晚餐)以潛伏行進到近處,再發動致命一擊後,其餘同類再一哄而上協力制服再大啖其屍的作法,幾乎已是所有獵食性的肉食動物本能,在這些動物中,有一種動物的種類我們稱之為人。

而憑藉著語言的溝通與表達,許多的智慧與經驗得以表與傳承下來,其中自然包括狩獵的技術與技巧,跟蹤獸跡、無聲潛行、埋伏、設陷阱等狩獵技巧讓許多的獵戶得以一家溫飽,而人類的進化開始了群居時代後,族群之間的鬥爭,發展而成的大型對立,導致專職軍事人員的產生,群體的互毆、鬥爭發展成為兩個對立集團的戰爭,個人勇士的輝煌時代己然不復存在,戰爭成為軍事藝術的表現手法,各種與戰爭有所關聯的知識與技術都被獨立化與專門化,而本用以對付獵物的潛伏技巧成了偵察敵情的最佳選擇,雖然這些人對整個戰事往往有決定性的影響,但他們的地位卻始終未能真正的被肯定過,但對所有的尖兵們來說,對他們而言,永遠都是走在隊伍的最前方,永遠必須對現場情勢作出立即而正確的判斷,其他的就等主力部隊來了再說吧!

尖兵的發展與沿革,一直無人有辦法說明從何時開始,部份的說法是有軍事行動的記錄時,尖兵便己然存在,但這個編制是何時開始有的卻一直沒有明確的標示,但可以肯定的是,不論大型的部隊移防或是小規模的小隊行進,尖兵一直都是編制內且必要的。

如前所述,許多優秀的尖兵皆具備了良好與敏銳的獵人智識及技能,因此不論是在追擊潰敗中的敵部、跟縱敵部的移動或是一般的戰地行進,偵察與找出詭雷、地雷、導絆索及各種埋伏及陷阱一直是尖兵的任務,而前進到敵陣地週遭預備發起攻擊時,尖兵也須以第一手的眼光觀察合適的火力設置點、火力扇面、進入與撤離路線及備用路線,必要時還須先在預期的敵方撤離路線上安排伏擊陣勢或截擊路線,並提供小隊指揮官作評估與判斷,因此前面提到的所有資訊與跡象,尖兵都必需在第一時間內作出正確而明快的判斷。

在現代特種部隊中,除了獵人的本能、智識與技術外,尖兵對於敵人的情報、作戰習性、地形地貌的特色與植被、地上物及建物特色等資訊亦是不可或缺的事前作業,身為走為在部隊前第一位的尖兵,這些情報有其絕對的重要與必要性,特別是在正式的戰區,各種陷阱、詭雷與雷區的安排是必然存在的,而尖兵的任務要點之一,就是千萬別將部隊帶入這些地區,或者萬一不幸己經進入這類地區,如何清理出一條安全通道,方便部隊快速通過,這指的是地雷區或以導索之類的高科技類、若是竹刺劍山之類的土人陷阱,那就得想辦法排除或是使其失去效用,在這些土人類的各式陷阱中,有許多是將誘捕大型猛獸的陷阱改良、放大或是直接套用的,而這些陷阱通常是非設計者或是不明原理人的都絕對是一個致命的挑戰,這也是各國特戰部隊中許多尖兵都是生活在較原始生活環境的部落成員的原因之一,當然,另外也是因為這些部落的成員不但體力與耐力奇佳,絕非一般都市長大的飼料雞所能比擬,另外的主因則是因為文化的因素,生活條件較原始的環境,其成員心理的自我建設與意志的堅毅、以及傳統所給予的榮譽感及責任心,讓這些部落成員成為特種部隊指揮官的最愛與最佳人選,其中的佼佼者與最著名的,即為大英國協下屬的喀爾克山地傭兵團,其事蹟不必在此贅述,但有一點不能不提的,在殖民地時代,非洲的部落因資訊的不流通,與勇猛驃悍的傳統,前往的帝國部隊往往不能以威名震壓,而需以實力來表現,其間,某次的任務由喀爾克山地傭兵團所執行,然斯役也,血流成河,雙方皆傷亡慘重,打到後來,英軍彈盡援絕,雙方進行最後的殊死肉博戰,非洲部落以長矛、毒箭與刀棍棒斧對抗喀爾克山地傭兵團的喀爾克彎刀,喀爾克山地傭兵團以超過1比13以上的人數劣勢力敵不降,狗腿刀也在此役發揮了驚人的戰鬥力,戰到最後,一個七百多個人的團,只剩不到個位數的勇士仍然活著,而集合了十數個部落的非洲戰士也傷亡殆盡,再也無法對抗殖民者的入侵,而從此之後,所有的非洲部落都得知喀爾克山地傭兵團的大名與所代表的戰力,大英帝國從此在非洲的聲名如日中天,因為大家實在不願意與喀爾克山地傭兵團正面對抗。最後一定要提的,大英帝國追贈給這個喀爾克山地傭兵團的各式勳章超過千枚,包括最高榮譽的維多莉亞十字勳章七枚,其中四枚是頒給士兵,這也是英國歷史上唯一的一次同時以如此多的最高榮譽頒給最低階士兵的記錄,相信不但空前也將是最後的一次。

裝備與訓練

前面提到了尖兵的主要任務,而為了執行尖兵的任務,其裝備不宜過重與繁瑣,以必要、輕便為主要原則,而配放的位置則以順手、方便為原則,此一原則同時適用於大部份的特戰小組成員與所有的攻堅部隊成員,但通常,以美軍的編制而言,尖兵的裝備通常是個人基本武裝(含手槍)與三天份野外生存裝備、夜視鏡、無線電通話器、紅外線閃頻/照明燈、閃光震撼彈、地圖卡(指南針)、GPS、偽裝網/迷彩膏與個人順手的小道具,北約成員國與較北方的西方國家則會加上冬季裝備,前蘇聯特種部隊與現任俄羅斯特種部隊的成員則除了一般的軍事性裝備外,特別偏好使用可隨身攜行的鏟子,鏟子在他們手上就像馬蓋先手上的瑞士刀與藍波手中的求生刀一樣的好用與可怕,而中國大陸的特種部隊則特別喜歡大、長且粗的竹子與樹幹,但不論是那個國家的特戰人員,對於繩子與刀子的喜愛則是相同的,這也幾乎是所有特戰小組的的準備配備,不過以現行的各國特戰部隊而言,有兩項基本配備雖未明文規定,卻也幾成制式配備,那就是可在各種惡劣環境下仍正常操作的手錶與小型工具鉗或複合式工具組,其中手錶以指針式為優先考量,夜光、防水、耐震、輕便,而且價格最好別太高,在越戰時,綠扁帽們喜歡戴瑞士勞士力廠出品的不鏽鋼蠔式錶或是天文台系列的不鏽鋼型,除了價格之外,前述的條件都還算符合,但美軍後來則全部建議派駐越的美軍改選用美軍公發的陸軍軍錶,以發條為動力,每48小時至少需上鏈一次,塑膠外殼,壓克力錶面,尼龍錶帶,而且價格極低,成為不錯的選擇,但現在的美國特種部隊則有許多不同的選擇,大名頂頂的SEALs在完成了基礎的SEALB/UDT訓練後會發給一只帝陀廠的不鏽鋼潛水錶,但若是進階到了多種混合爆破訓時(我們下一章會提到),則通常教官會建議改選用東方錶的航海家系列自動上鏈表,原因無他,該款錶是少數能在多次的近距離爆炸震波下仍能正常運作,而且計時功能仍維持精準的手錶,而Delta、Ranger、Green Beret這些陸上的爬蟲則選擇了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手錶,日本CASIO廠的G-SHOCK,而且外款的迷彩還與制服上的一致,真是炫到家了。

而至於工具鉗或複合式工具組(Multi-Tools)則是將瑞士刀的功能更加多樣與粗曠後的軍用工具,用途極多,最主要用於野戰的臨時、緊急拆彈作業用途,因此很多人又稱之為爆破鉗或爆破剪,國內常見的廠牌有四家,都是美國廠,分別是LEATHERMAN 、GERBER、SOG與馬國森刀廠,而承制美軍M9軍規刺刀的BUCK廠亦有生產,但國內少見,另外,義大利的AITOR、英國的李恩菲爾德軍火廠(或譯李恩野戰兵工廠)所生產配發L85/86的多用途刺刀暨野外求生工具組亦有人將其歸納為野戰工具組,而當然啦,開山師祖的瑞士勝利刀廠(Victorinox)自然也有相同的產品問士,以上所講的皆為己有民用量產問世者,許多特別生產供特種部使用而不對外或民間使用的兵工廠所產製的產品亦不在少數,例如德國的BOKER廠,特別為GSG-9所產制的一系列共19種的工具組是筆者用盡一切管道與人情才只能見到其中四種的照片,而這己足夠讓筆者願意用一台進口房車的價格去換取了,而在前蘇聯,位於莫斯科以東 1130km ,烏拉山脈以的 LZHEVSH 市附近的 LZHMASH 兵工廠。(筆者附註:此間工廠在前蘇聯的地位,就如同麻塞諸賽州的春田兵工廠在美國的地位一樣的崇高與重要,但蘇聯解體後,該工廠亦好景不在,訂單大量減少,中央經費停撥,工資提升等經濟問題,使得這間創立於 1807 年的兵工廠改生產機械工具以圖生存下去,令人不勝唏噓。)所產製供蘇軍特種部隊成員使用的多用途折刀,則是不折不扣的暗殺武器,提到這些工具的目的其實只有一個,因為尖兵的任務之一就是得拆除道路上的所有障礙,包括各種炸彈與地雷,而這則是最最貼身實用的工具,小巧實用,惠而不費。最後,相當重要的,這些工具的材質都必須是防磁/抗磁材料製造的,以排除引爆磁性引信,送了小命數條。

尖兵的訓練與養成課程主要可粗分為基本訓與專業訓兩大類,每一種都各自包括了數種不同的科目與進度,基本訓練包括了PT、3M(Map reading、Memory、Mount Training)以及個人裝備及武器訓練;而專業訓則複雜許多,除了一般的個人/小組戰術訓練課程,野外動植物辦識、野外求生、基礎爆破與詭雷安裝/拆除等必學的課程外,特種機動載具的操縱、各種地形的特種駕駛技術、攀岩、滑降、無聲搏殺/格鬥技、等多達數十種的選修課程,而最重要的,心智的穩定與沉著、堅毅的個性,不過通常在第一關的選人作業時,各組教官即己完成這項基的過瀘,因此我們將就專業訓練的方面作重點式的介紹:

個人/小組戰術訓練課程

對任何一個小組而言,整體的作戰劃從規劃到擬定,可能是參二的情報人員與參三的作戰參謀人員合作而成。但第一個面對現場情況並作出第一手判斷的,必定是尖兵,第二個才會是小隊指揮官,因此,小隊的尖兵對於戰術方面的修為與素養,可能與隊長或作戰參謀士官一樣的好,甚至可能更好,在尖兵抵到現場的第一件事,就是判定小組的部署位置,包括火力組的火力扇面、自由獵殺區、進攻/撤離路線的選定與伏擊位置,並回報指揮官與作戰士官作參考,通常超過8成的機率會被採用,而一般而言,尖兵並不直接參與攻擊行動,與狙擊手及指揮官一樣,在小組的攻擊任務分派中,這三個人是最基本的預備隊,而尖兵通常會被分派於伏擊路線的伏擊組組長,進行對敵殘部的殲滅任務,至於落單的、落跑的,那就是狙擊手的事了。

除了小組常用戰術的熟悉與運用外,對於敵方的戰術及習慣更是不能疏失,一個標準的敵陣地會以何種地形為最優先選擇?放哨的標準是什麼、雷區及防禦陣地的位置何在?油料/彈藥/糧食及輜重的堆棧集結點何在?主要的進出道路有那些?部隊的作息為何?通訊基台與天線座在那兒?指揮中心與重型火力駐紮點等情報對於攻擊計劃的擬定與執行而言,都是成敗的關所在,也因如此,由情報或作戰參謀士官轉任尖兵的人大有人在,或者在任務進行時,全程附尖兵行動,隨時提供第一手判斷也是常見的組合方式。

野外動植物辦識、野外求生

野戰與野外這個字,在英文都可以用FIELD來表達,就是說,在古時,戰事都是在野外進行的,一直到了1944年的史達林格勒之役,才開始真正有了所謂的城鎮戰鬥戰術,或稱為房舍戰鬥,而想當然耳,野外的戰鬥所野外當然有著密不可分的關連,中國古戰術的鹿角、拒馬的陣勢防衛;結草絆馬的戰術運用與駐地週遭的防衛植物都是充份運用野外資源的實例,時至今日,我國許多部隊的防區週遭或重點防衛區仍然大量種植著瓊麻、木棉、九重葛等多刺植物,其效果不但優於有刺鐵絲網與蛇腹型鐵絲網,還兼具環保與水土保持的特色,而各種有毒或有刺植物也一直都是各在地部隊喜愛的防衛方式,而另外,身在野外,各種大自然的威脅自然不能掉以輕心,各種蛇蟻蟲豕、漳沼癘蠱、凶禽猛獸以及地形、地勢與植物所形成的威脅是野外求生一課,如何避免上述危險?若是遇到了,如何解救自己或是隊友?再者,在各種不同的氣候、地勢與環境在不同氣候下的生存要件序列為何?像是熱帶雨林的體力保持、沙漠或大陸型氣候的乾燥氣候的水分補充、寒帶地區的保暖與凍傷緊急醫療等課程;動植物的辨識課程,那可是可食用、那些是有毒的,那些是可作緊急醫療用途的野外動/植物,例如生吞毒蛇的膽囊或是生飲毒液對於人體的抗毒都有立即而明顥的效用,甚至生飲蛇血也使人體對抗各種蛇蟻蟲豕的侵咬、或是漳沼癘蠱的傷害有著相當大的防疫效果,而嚼食那些植物的的那些部份便可有效抑制口渴或是腹中的饑餓感,而又不致於因未進食或飲水而流失體力,這些科目都是任何一支準備進行全球部署的部隊所必需接受的紃練,因為或許當你必需使用是就是生死存亡之際了。

陷阱、基礎爆破與詭雷安裝/拆除

在第一章的基礎篇中,我們曾經提到,美國的水下爆破大隊與納綷德國的傘兵部隊都可算是現代特種部隊的開山始祖,而這兩支部隊有一項共同的任務派遣,就是爆破,因為這兩支部隊都是為正規大軍之前開拔之前的先鋒開路部隊,任務就是排除敵人所設下的一切障礙,而由於時間的限制,通常都會使用最快的方式,那就是炸掉一切障礙物,爆破便成了特種部隊的基本技藝了,而身為小隊先鋒的尖兵,更要對各種可能的詭雷安裝方法及位置了解透徹,才可能對其針對拆除的任務勝任自如,而由於爆破/詭雷的安裝、架設與拆除都是一門專業的課程,本篇不會作深入講解,將在下一篇的爆破技藝作說明,我們在此要提的是觀念。

未接受此課程的進度之前,幾乎所有的人的想法都是詭雷或陷阱應該設在小路的週遭或正中央,當部隊行進時就一定會碰到,唔,這說法只算對了一半,對付大規模的正規軍或許可以,但對付特種部隊則絕對不能用此種方法,因為他們是專走沒人走的地方,而因反特種小組的陷阱及詭雷設置必須由特種小組安放,或是在特種小組的指導下由戰鬥工兵安放,安放的原則是可能的主道路、備用道路及撤離路線都必需安放,而在主要道路伏擊地點的主要安置區除了一般的考量之外,敵人小組在接戰後的反應位置(即最近的掩蔽位置)也記得一定要安放,如此一來,當敵人遭第一波的攻擊後,依訓練,一定會立即進入距離最近的掩蔽位置,伺機進行反擊,就在進入戰術位置時,則會觸發第二波的詭雷或是陷阱,造成更大的傷亡,若是敵人決定轉進,那安放在撤離路線的那些禮物,則會給對手們最後的一些小小驚奇,而最妙的一點就是在整個過程中,我方人員的損失將會降到最低,因為這是採被動式的防禦,是敵人的動作才會引發,我方則完全是以逸待勞,本小而利多,是十分划算的買賣。

為了因應這種可能的陣地陷阱,兩種解決的方法,一是前面的戰術中所提過的,全攻擊型戰術,即接敵時,不戀戰,立即以交替掩護或履帶式戰術隊型在最短時間內以最大火力突圍,雖然會造成傷亡,但總比全軍覆沒的好,另一種則是避開可能會有陷阱/詭雷的路線或地區,這時就用得到前面所講的情報了,如果兩者都作不到,或是實在避不開,則那就是尖兵的任務了,他必須排除或標示出安全的行進路線,或在不得已的情況下觸發陷阱或引爆詭雷,使部隊得以安全的通過,而在這裡有一點比較特別的是,尖兵並不一定非將詭雷完全拆除,只要使其在部隊通過的短時間內失效或不被引爆就可以了,甚至在不影響任務時間表與體力負荷許可的情況下,將詭雷拆下來,反制安裝於敵陣地週遭,而在進行伏擊時發揮以彼之道還治彼身的奧妙哩。

特種機動載具的操縱、特種駕駛技術

由於現代科技的進步,各種專業用途的特種載具日益普遍,而由於各國對於軍事經費的裁減,在有限的經費下,購置了機動載具卻無法養專任駕駛之事時有所聞,為了因應此一情況,由現任特種小組成員挑選數位,另外施以駕駛訓練與機械常識成為最常見的因應方式,而除了載具本身所需的機械知識與操縱方式外,其實,特種小組常學的是特種駕駛技術,其中包括了各種地形、天候與環境下的各種技術,例如,如何在無路可走的荒郊野外在指定時間內到達指定地點?簡單,學習越野賽車(RALLY RACE)的技術就行了,如何以120Km/h過一個直徑不到5M的髮夾彎?這時就用得到甩尾過彎的技術了,首先以國際通用的右打H型檔位手排競賽車為例,通常超過100Km/h時檔位都是位於5檔的位置,而在進彎前,我們通常會要求退回3檔,而同時間內左腳踏住的離合器踏板會於踩到底退回3檔後,鬆回一半,而右腳則以腳跟踩住油門,腳尖踩住煞車,使車輛的行進速度可在瞬間降低,而引擎仍保持高轉速與扭力,同時間方向盤朝轉彎方向打,但到了車頭指向轉彎方向時,立即將方向盤反方向打到相對位置,這個動作可使車輛在四輪皆動的情況下利用加速度所產生的離心力,在地面上以前輪的指向甩尾過彎,而行進方向仍處於可控制的模式下,而車子的速度仍然維持在80Km/h以上,而當車身中線與出彎道路呈平行後,離合器全放、煞車全放、油門踏到底(左腳全放,右腳腳跟為軸,將原先踩於煞的腳尖順時方向回90度角,以整個腳掌踩住油門),而方向盤則切回完先道路方向,使車體回復道路中線位置,如此的操作可使得原先就維持高轉速的引擎可極短時間內立即釋放大量的扭力,然後只要以直線加速的技術就行,在只要前述的動作在標準時間內完成(1.5~3秒內,亦即過彎所需時間),在完成過彎後,通常在3秒內,可使車速回復到110Km/h內,而未以同等技術或方式而卻想以同等速度過彎,那結果就是翻車一途了。

但這是在一般的小徑上才用得上的技巧,若是完全無路的荒野,如何避免車輛失控才是第一要務,而且要考慮的不只路面的狀況,在大多數的情況下,我們要考量的其實是車輛本身的性能問題,五十年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摩托化的機械部隊經常會因為天候與地面的因素嚴重的影響行進速度,甚至無法行進的窘境,主因除了當時的道路狀況實在太原始之外,機械性能的不佳與特種駕駛技術的不完備亦是原因,但車輛的性能不足仍是主因,但現代多輪機動具的駕駛所面臨的第一個問題是,車子的剩餘能量太多,如何量路為主成了一個奇特的選擇題,簡單的來說,如何達到人車一體,在最適當的時候,配合地面狀況的輸出能量,以求取其間的平衡值?因為以美國的悍馬車、英國的路華(LAND ROVER)吉普車、法國雷諾四驅軍用版以及日本陸自的三菱(FUSO)吉普車為例,其推力比事實上都己超過1,而且都具備四輪傳動的性能,前面提到的高速過彎技巧,雖可套用於四驅車上,但實際上的駕駛則因車型的不同而有些不同的駕駛技巧,而這些車輛的馬力都大到在正常的路面行駛可算是一種浪費,駕駛這類車,不用煩惱爬不上去,要問的是如何爬上去;同理,以越野機車進行長程偵察巡邏也已是各國特種部隊的必修課程,那麼,越野機車與技術機車的一些技巧也是您的必修學分了,每年的陸自富士山演習,結是會有陸上自衛隊的騎士以立姿雙手持槍射擊的表演,而法國人那套由美洲豹直昇機上一躍而下的鏡頭相信也讓人難忘,但即使都學會了前面所講的四輪、二輪的種駕駛技術,這仍只指的地面上的,我們還有海上與天上的。

海上的,我們就以水上摩托車為例子來說明,水上摩托車以噴射引擎驅動水流,推動車身前進,在負載200Kg的情況下以35節的時速前進並非難事,但要在近岸的機動巡邏則又有不同,由於艇身小、質量輕,一個浪就可能人仰艇翻,更別提水雷、浮動式柵欄、暗礁與魚雷網了,但是現代的水上摩托車可發揮的性能,相信在ESPN與衛視體育台等體育頻道中的各項水上摩托車競賽或表演中見識過,可利用慣性與衝力在水下行進達數十公尺之遠,以躲避可能的危險(例如敵人的掃射)而在英國,也已研發出水上/水下雙用的個人載具,而即使在水下仍能維持十餘節的行進速度,而小型水面快艇、水翼船與小型潛水艇的駕駛與技術也是類似,而空中用的,我們只講個人用的超輕型載具,其中,動力飛行傘、無動力滑翔翼與輕航機,一般的操縱技巧相信大家都應該很清楚了,在此不再重提,我們講在情況下的駕駛技術,例如以動力飛行傘在行進時,遭遇晴空亂流,如何處理,首先,先關掉引擎,再來就是判定氣流方向與範圍,以最安全與快速的方式鈄向切出亂流區,再開動引擎,繼續飛,而若是無動力滑翔翼則有些不同,因為飛行翼的浮力與傘翼的浮力不同,而軟式的飛行傘面可隨風因應,而以骨架構成的滑翔翼則必需考量風速與風向,是否風速強度會達到危及翼梁、風壓對尼龍布面會不會造成撕破而破壞浮力,當上述危險都不致對滑翔翼造成危害時,例用亂流以斜角向下切出是較用的方法,因為若是向上切出,您並不知會昇到多高,若是昇到太高的話,低溫與缺氣極可能會造成休克,而失控的滑翔翼從高空墮落到地面時,嗯,您四散的「身體」會使得收拾的人員非常麻煩,所以您一定得好好的學習這些技術,以防真的用得到的時候,順帶一提,以現代滑行比等級1:15以上的滑翔翼而言,要在空中完成英麥曼動作並不難,筆者曾看過一位特技人員在6000m的高空以自由落體在落地前完成了16個英麥曼動作,以此等的技術,要完成空中解耦應該是不難的事。當然,空中特種駕駛技術也包括了像是MJ-3/MH-3或是NH-60夜鷹直昇機之類的特級飛行員,而AC-130魔龍攻擊式砲艇或C-130H的超低空飛行空投的技術,當然也算是空中的特種飛行技術,但那不會是一般的尖兵會去學習或使用的,即使有,他們也會轉任而成為飛行員,不再是尖兵了。

射擊訓練

尖兵所需必備的射擊技術與一般的特種小隊隊員差不多,除了一般的正規訓練外,快射與突射也是,但為了隱密的要求考量,許多尖兵使用的是滅音槍及次音速中空彈頭,槍音也是卡賓型或可折收的槍托,而槍上的附件,如戰術槍背帶、外掛式彈匣袋、強力手電筒、雷射標示器等裝備則因尖兵的個人喜好與任務求而選配,以不影響或妨礙射擊反應時間及精度為標準,而真正算得上是尖兵專用的射擊技術應該是戰術射擊了。

所謂的戰術射擊,是一種綜了定點射定物,定點射移物、移動射定物與移動射移物的綜合射擊,在練習此種射擊技術之前,基本的快射、突射與反應射擊都必需有一定的火候,必需能真的達到槍人合一的境界才可能練成戰術射擊,而在練習的的基本功,則是以各種不同型式的長短槍,以每週3500∼4000發的射擊密度來加以練習,而驗收成果則是在室外50M、1.5秒反應時間內以手上的武器擊中半人靶,而這個半人靶可能以任何角度跟方位出現,而每次出現的也未必都是敵人,可能是不值得射擊的動物或物體,也必須在反應時間內判定;而室內則是15M(或是30碼) 、1.5秒反應時間內以手上的武器擊中半人靶上的指定位置,一般會以一張3x5吋的卡片標示,當兩者的平均成績超過85分時,那才有資格進行下一階段的訓練。

大部份的射手在完成了戰術射擊前基本訓之後,都會發展出個人專用的射擊姿勢與習慣,而戰術射擊的第一要求是必需擊中目標,並使目標喪失戰鬥或行為能力,但不一定要致目標物於死,戰術射擊的練習心法是耐心與細心,以德國H&K廠的MP系列衝鋒槍為例,大部份的使用者在都是將其射擊選擇鈕撥到全自動的位置,而以手指的扣放來控制射擊的發數,而射擊時一定是以扣扳機的那隻手作軸心,持槍的另一隻手作圓周性運動,將槍口指向射擊方向,而在進行四種基本戰術射擊之前,子彈速度,彈頭到達固定距離所需時間,風偏與空氣濕度、光影與熱能所造成的景像位移等數據及資料,都必需像呼與心跳一樣的自然與順暢,不用思考計算,槍口便會自動指向目標位置,或是移動的前置量,前置量的計算概念很簡單,現射手於定點,目標物距離50M,由右至左以15Km/h時速水平移動時,射手有兩種基本的計算方式,一是定格法,一是追描法,定格法,就是射手每次都將槍口指向固定距離(例如一點鐘位置、兩點位置…)而在目標物到達前先將槍口指向定點位置,並計算目標物由前一定到次定點所需時間,並於再次定點等待目標到來,依前兩次目標行進所需時間採前置量射擊,此為定格法;而追描法則有些類似以攝影機捕移動中物品之活動,以準星或狙擊鏡十字中心總對準目標並鎖定,依目標物的移動速率來決定槍口的移動速率,並在目標物停留時開火射擊,此法的優點是可時時掌握目標動態,缺點是容易暴露本身位置,而目標倘若有突發性動作時也不易掌握。

當射手本身對於射擊移動體的射擊到了一定程度後,通常課程的難度會隨之增加,由原先定點射定物、定點射移物,進為移動射定物,其操作要領與定點射移物相同,只是實際操作過程是反過來的,再來就是最高境界的移動射移物了,其操作要領就是將本身的前置射擊量與目標物的前置射擊量相加(或相乘,依相對移動速率而定),並在最速直的時間點擊中目標即可,其間的進度包括從各種不同的載具及平台上由不同的速率移動射擊不同的運動物品,除了水平的橫向運動外,垂直的縱向運動射擊也是訓練的項目之一,換言之,即使是在垂降的過程中也是有必要進行射擊的,不過有一些小技巧需注意,例如以MP5進行此種練習時,前槍帶環應是扣於彈匣插槽左側的扣環內,而不是扣於準星座左側的前扣環,因為此種的扣環方式能讓槍口的移動範圍變大,而槍背帶本身的操作範圍變小,也不會與垂降掛具產生不必要的勾扯,造成意外發生的可能性。

任務型態

尖兵的任務當然就是特種部隊的任務,但由於任務執行編組的不同,通常尖兵與小隊內的主攻隊、火力、情報/通訊支援人員及破壞組人員所分派與執行的任務事實上是不一樣的,除了為小隊開路之外,尖兵的任務與小組相關種類包括了:突擊、伏擊、逆襲、滲透、破壞、擾亂、阻絕、偵察/巡邏/搜索、救援及俘獲等十種常見任務形態,以下分別就任務性質與尖兵於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作一簡要的說明:

突擊

突擊者,就字面上而言,即指於敵未防備之時,針對敵基地、營區、集結點與休息區之人員、裝備、輜車或設施所進行主動快速攻擊或破壞之統稱,一般泛指所有針對快速且主動的攻擊任務,此間的尖兵其任務執行內容,主要仍以進出敵區之開路、引導;攻擊計劃之協助擬定與支援,此種任務最為常見,執行難度依敵區地理環境與敵反應時間之長短而定,屬基本型尖兵任務。

伏擊

伏擊,事先埋伏,對敵部隊進行意料外攻擊行動之任務總稱,一般而言會安排一個主要伏擊區、數個次要伏擊區與自由獵殺區及至少一條的脫離通道,讓敵殘部知有路可逃,而不會因身陷死地而拼死力戰,反而造成我方傷亡與時間的浪費,而脫離通道則接向另一個伏擊點,以求將敵軍殲滅。而尖兵在種任務中所扮演的角色除了基本任務外,必須轉換角色,將自己身份轉為被伏擊的部隊尖兵,在受伏擊時的反應判斷脫離路線何者為最佳,並將該路線設計些許明顯而易破解的詭雷,或一併安排少許兵力進行壓制,以引誘敵人上鉤,此乃中國兵法所云:「虛者實之,實者虛之。」若脫離路線過於明顯好走,則敵人不一定敢走,倘若加了一些障礙,使敵必須破解障礙,或與預先安排的兵員交火後方得脫身,會造就敵人有力戰得脫的感覺,與心理上的鬆懈,而當敵人準備集結,進行整備的位置與時間,便是第二伏擊點的最佳位置與伏擊時間,再次發動伏擊則會收到數倍之效,關於伏擊,筆者個人認為最佳的例子與描述是三國演義中,第五十回的曹操敗走華容道,此章中諸葛亮所安排的三重伏擊陣勢,實為千古絕響之戰例,用兵之人,不可不讀。而關於現代伏擊戰術,將另闢專文詳述之。

除了第一、第二伏擊地點的選擇與安排外,尖兵、情報士官、作戰參謀士官與小隊指揮官也必須針對敵人可能的反擊戰術作前置安排,特別是對手是與本身同級的特種部隊時,其逆襲更是不可不防,尖兵必須以尖兵的角度與經驗提供各種可能發生的狀況參考,在臨敵更是必須有敵的裝備、訓練與經驗可能與我一樣好,甚至更好,誓出全力一戰,以求不敗的心理建設,即使是事先得知敵人狀況不如己身,亦須有獅子搏兔,全力以赴的準備。

逆襲

所謂逆襲,指的是在遭伏、敵人突擊或走入敵人事先安排的口袋陣式時,所發動的突圍攻擊行動,在近代軍事上最著名且成功的逆襲作戰當推1973年10月6日,阿拉伯聯軍對以色列所發動的第三次以阿戰爭(國內一般譯為十月戰爭或贖罪日戰爭)在這次的中東會戰中,敘利亞裝甲部隊由戈蘭高地發動奇襲,使得在贖罪日節慶中的以色列人措手不及(筆者註:猶太曆法中的贖罪日與中國的除夕春節相同,出門在外的遊子都必須回家團圓,敘利亞便是利用部隊僅剩三分之一不到的人手留守時,於破曉時分發動奇襲),以色列面臨了1949年建國以來最大危機,以色列立即緊急動員,同時發令各前線單位:『死守待援』,不到48小時,各增援部隊陸續開達各前線,增援並填補殘破不堪、漏洞百出的以軍前線,同時利用俘獲的通訊表、密碼及口令,由以色列發出假的阿拉伯聯軍司令部命令,將阿軍部隊派往指定地點,而以軍部隊則事先準備,以空襲、砲擊及伏擊,瓦解了阿軍的攻勢,成就了一次慘痛的勝利,首當其衝的戈蘭高地步兵旅與鐵拳裝甲旅平均傷亡率超過六成,某些單位的傷亡率高達八成五,精銳的戈蘭高地步兵旅在此役中,許多連、排、班級的下級戰鬥單位,甚至獨立作戰至全員陣亡,除了滿地的屍體,沒有人知道那一場場戰鬥進行的過程與原因,而在此役後,以色列國防部下令,爾後,以色列軍人(含後備軍人)休假,一律將個人配槍帶回家中,隨時準備動員。這場用生命與鮮血換來的勝利,再次的印証了威靈頓公爵於滑鐵盧之役後所說的名言:「沒有什麼比戰勝更可怕,除了戰敗。」

在逆襲中,尖兵所扮演的角色就是一個單純的執行者,因為此時下判斷的應該是小隊指揮官,尖兵可能連提供建議的時間都沒有,逆襲的操作只有三個字「快、準、狠」反應要快、打點要準、下手要狠。遇襲,立即分析敵我陣勢,找出敵人的部署與較弱的環節後,立即傾全力反擊,尖兵若是在第一輪的攻勢中仍能留得性命,其主要的任務便是執行指揮官的命令,完全相信指揮官的判斷與決定,並全力配合隊友執行命令,回復為單純的步槍兵身份:「Don't thinking, Just do it.」。

滲透

嚴格的說來,滲透並不能算是一種任務形態,充其量只能算是任務形態中的一個環節,但由於滲透的成功與否,往往會影響到整個任務的成敗。

滲透可分為海、陸、空三種基本型與混合型,除了傳統的陸面步行、車載;水面快艇與空中跳傘外,近年來,水下/水面特種載具滲透,高空高開、高空低開、低空低開或是利用滑翔翼、飛行傘等低訊跡具等高度專業滲透方式,也成為特戰圈中的新興模式,但不論是使用那一模式,滲透的基本要件是不變的,那就是在不被敵人發覺的況下,通過敵人的封鎖或警戒線,而除了前述的軍事方式滲透外,特種部隊亦經常利用偽裝,混充當地居民或敵部隊,通過敵方哨所檢查,進而達成滲的目的,而尖兵在滲透的任務中,所扮演的角色就是依地形、地物與天候狀況,配合人員狀況找出最適合的路線,並清除路上障礙與消滅部隊行進過的足跡或其他一切會導致敵人追蹤的痕跡,以最安靜、快速而不著痕跡的帶領部隊通過封鎖警戒線為第一要務,最好是在荒山野嶺的黑夜進行,不但不易被發覺,也降低了接戰的機會,節省的時間與精力則可用於其他任務的執行與配合,是最能考驗尖兵功力的任務形態。

破壞

特戰部隊所進行的破壞任務可分為情報性、軍事性與政治性三種,但由於軍事是情報的應用,政治是軍事的延伸,其實是三位一體的,但政治與情報不在本講座範圍,故略去不提,只提軍事部份。軍事破壞可分為縱火、水淹、爆破、射擊、拆毀、腐蝕、生化與心戰破壞八大類,其中射擊破壞法已於前一講的狙擊手篇中提及,而縱火及爆破屬下一講的範圍,在此將只就水淹、拆毀、腐蝕、生化與心戰破壞作概略的介紹。而尖兵在各個不同的破壞任務中,角色地位亦不盡相同。

水淹

水淹:通常水淹破壞的先決考量是,有重要的城鎮或基地位於水庫下方,可藉由破壞水庫而達到讓該城鎮或基地無法運作或喪失功能者,或是經由水淹面積能對敵造成重大傷害者為優先考量,水淹任務可大可小,小者可能是建物上數十噸的水塔,利用水塔被破壞後的水流,破壞建物內的電子器材,一般適用於通訊中心大樓、資訊中心大樓,穀倉、生化戰劑貯所;而大者則可能是數以億噸計的水庫,利用淹洪或炸堤的方式,造成大量水流向下游而造成傷害,而尖兵的任務則是找到水源的進出口,協助爆破手安裝炸藥,並確認所有隊員皆己安全的撤離至安全地點,在整個過程中配合指揮官命令與現場情勢作最佳處理。

拆毀

拆毀:以破壞敵交通線、建物結構或阻絕我方部隊前進的障礙物的任務稱之,通常應用於無敵情顧慮,且時間充裕時,拆毀原則並不需要完全拆除,只需拆到無法使用,或是使用一段時間會損壞者即可,尖兵在本任務形態中,必需在所帶工具不足的情況下,利用當地的工具或機械完成任務,並於拆毀過程中進行警戒,防止一切可能危害任務的情事發生。

腐蝕

腐蝕:此間的腐蝕指是實質的物品而非心理上的,腐蝕破壞的定義頗為模糊,一般泛指所有可經由化學藥品之腐蝕而達成破壞效果者,皆可稱其為腐蝕破壞,例如輸油管,自來水管、通訊電纜、瓦斯管路等生命線設施,而通常會應用於無人看守或無法看守,且無敵情顧慮之地區性,開放性設施,而施行此法時的時間控管與腐蝕生效時間,亦需配合小隊的行程與作戰序列時程表實施。尖兵的任務則仍然是開路、觀察、警戒的基本要項。

生化

生化:由於日內瓦公納的約束,大部份的國家都不願意承認本國擁有生化作戰能力、或持有生化作戰部隊,但到了真實的情況中,那些不應該存在的生化戰劑就會很神奇的自動出現,為了整體的作戰利益需求,生化戰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但使用則需謹慎小心,目前各國皆使用有區域性、擴散度低、有效時間短、不會造成永久性傷害的生化戰劑,以加入水源、食物或空氣中為主要應用方式,配合定時器引爆或釋放出藥劑以達到生化戰的效果,也有另一種生化破壞是破壞敵方擁有的生化戰劑藉以保全己方不會被生化戰劑所傷害,但不管那一種,尖兵的任務則都是開路、敵情偵察與生化先期偵檢及防禦警戒四個基本任務,但須注意的是,由於本任務態牽扯機密過多,事前的反情報作業與執行時的保密措施也須加倍注意,特別是行進期間的行跡保密更是相當重要,尖兵在開路、摸哨的過程中也應時刻提醒自己安靜保密的指導原則。

心戰破壞

心戰破壞:心戰破壞有著兩種基本的類型,心理上與實質上的,心理上的,屬政治與情報作戰範圍,以謠言、宣傳、廣播、傳單及故意走漏的情報資料為主,實質破壞則以裝備、設施上的破壞或是暗殺、俘虜敵方重要人士,造成敵人士氣的低落,藉以達到打擊軍心的效果,成就心理作戰的成效。由於心戰破壞的執行範圍超廣,無法以單一的例子作全面性印証,因此我們也不舉例說明,但要別注意的是,若是在執行俘虜任務時,由於多了一個牽絆,行進速度與距離都會比原先的進入速度來得慢,而俘虜自然會利用各種可能的機會脫逃,或故意留下足跡,方便敵人追擊,種種可能對尖兵的道路選擇與路程安排上都是重大的考驗,而針對俘虜的體力與撤退路線的安排及載具的接送上都是很複雜的挑戰,但由於心戰破壞行動往往會影響整個戰局的平衡,時效的掌握也是一個問題,快不得,慢不得,只有在指定的時間區間(英文習慣稱其為窗口)內完成才能收其成效,而對尖兵而言,整個行程與時間點的掌握就是心戰破壞任務成功的要訣所在。

襲擾

襲擾:襲是擊擊,擾是擾亂,擾即是利用小規模的特種部隊兵力,配合欺敵手段,對敵部隊、交通線、基地、整補點之人員、裝備及設施,進行連續不斷的打擊與擾亂行動,藉以牽制或分散敵軍注意力,使其人困馬乏,進而消耗或癱瘓敵人之戰力,或以此更改敵作戰序列,以利我方戰術運用或戰略調度,或掩護我方主力部隊移動,使戰局主控權受控於我方,制敵於被動,期能於最短時間內,運用最少兵力,到最高的代價。一般正規作戰中的襲擾包括了通訊干擾、砲擊擾亂、襲擊擾亂、破壞擾亂、暗殺綁架、狙擊擾亂與心戰擾亂,其中通訊與砲擊屬正規軍作戰,狙擊前一講提過,破壞擾亂、心戰前一節有提,暗殺綁架下面會提到,我們在此只講襲擊擾亂部份。

對襲擊擾亂的目標定義是「凡對我軍事行動或局勢、進展有重大妨害或影響者」,換言之,即使是非軍事作戰用途之人員、裝備、設施、機構亦可列為襲擊擾亂之目標,只要是會對我構成軍事威脅者都自動成為目標名單。襲擾作戰的目的是使敵分心,分兵拒敵,不知攻方人員與企圖,敵愈亂愈佳,我方則採打帶跑,以最短時間,一接戰,便準備退,不與敵正面或主力交鋒,遇小部隊能吃就吃,車隊能炸多少算多少,公路、橋樑、鐵路、電力線路能破壞多少算多少,襲擾任務對於尖兵的要求是,各個攻擊點的進出路線與備用線,攻擊時間的掌控與行動結果的確認,以提供指揮人員參考。

阻絕

阻絕:在很多的情況下,特種部隊的任務是支援主力部隊作為誘敵餌,或是為主力部隊開路收尾的到楣鬼,或者,更慘,為主力部隊斷後,以爭 取時間,在這時便是所謂的阻絕任務了,執行阻絕任務的方法有很多,可以與敵交戰、可設陷阱/詭雷、切斷交通線/或炸橋/或炸山洞,還是用堅壁清野的焦土政策都可以,只要別讓敵人過去,愛怎麼做都行。而阻絕任務其實與襲擾任務的部份方法是相同的,甚至可以混合使用,效果更佳。

爆破、狙擊、伏擊、逆襲、襲擾都可套用於阻絕任務中,尖兵在阻絕任務的第一要務便是將全隊友安全的帶離交戰區,並快速的進入另一個接戰區,以徹底完成阻絕任務,與電影所演的不同,阻絕任務不是炸一座橋或是一座山就可以交差了事的,必需評估敵人的修復能力,在即將完工時再來一次,或是在敵人忙於修復的同時,再搞幾個大的,讓敵人修不勝修,補不勝補,然後三不五時再來突擊一下,或者搶幾輛後勤支援的車輛來玩玩,順便再把水源與食物上下點毒,就算不死也得拉肚子拉到脫肛,至於追擊我方主力部隊,算了,下次吧!

偵察/巡邏/搜索

偵察/巡邏/搜索:大部隊份的特種部隊都身負情報蒐集的責任,特別是在敵後或是敵區進行第一手的情報蒐集一直都是特部隊的主要任務之一,在長途巡邏過程中,一面偵察所有所見所聞,另一方面也收集所有相關的資料,例如當兩棲偵蒐小組在偵察時,除了敵情的蒐集外,水文資料,灘頭的承載力及高潮線等資料也須一併蒐集,而陸上的遊騎兵也會在巡邏時一併蒐集植被、地理資訊,而尖兵的任務則與一般的任務相同。

救援

救援:在敵後的任務中,被擊落的飛行員或是情報人員、被俘人員經常需經由直昇機或其他方式回到我方陣線,有時當人員無法自行抵達時,特種部隊就必需展開救援任務,當救出指定人員後,還必需考量被救援的體力與精神狀況,在安全的考量下第一時間送回我方陣線,尖兵的任務就是找出最快、最安全又不會太過於難走的路,更重要的,是必需沒有敵情顧慮或能降至最低者,將人員送出為第一要務。

暗殺/綁架/俘獲

暗殺/綁架/俘獲:記得第一講的前言中提到過,「凡一切使得戰爭得到勝利的手段,都是必要的」所以暗殺/綁架對方的高官大將並不是什不道德的行為,相反的作得好的人還可能成為英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駕駛P-38閃電式戰鬥機的藍菲爾上尉與巴伯上尉就是這樣的英雄,他們兩人在1943年4月18號上年9點半,擊落了日本九六式轟炸機兩架,其中一架的乘客是大日本帝國海軍大將,山本五十六,而這是一次絕對的暗殺行動,但美國人不覺得有啥不光明的,就像越戰期間美國海軍陸戰隊的水牛狩獵者小隊的傳奇人物白羽毛一樣,在越戰期間,他以狙擊槍成功狙殺了近兩百次(美國官方記錄,據說若連保密與未能查証的記錄算進去,應該有600次了),是個標準的刺客,但沒有人懷疑過他的軍人氣概,因此暗殺/綁架/俘獲的特戰任務,有其必要與重要性。

結言

尖兵的任務一樣是在開路與安全的帶領部隊進出任務區,速度與時間點的掌控是相當重要的,因為目標的行程與作息有其一定的時間,錯過區間,下次便不知是何時,但最重要的則仍是撤出時,安靜快速的帶著人質安全脫離敵區不但是任務的成敗關鍵,更能襯出尖兵的功力所在,但當然這是全體隊友所協力完成的,至於尖兵與其他隊友間的合作與協調,我們會在以後的章節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