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特種小組在執行任務時要考量的情況相當的多,滲透路線可能就是一條預定路線、一條備用路線與一條緊急路線,對目標的的第一執行方案與備用、緊急方案以及撤離的三條路線就是九條路線要熟記,另外,隨機性目標處理,敵情偵蒐分析與通訊密碼的定時、跳 / 擾頻與解碼步驟, 本次任務代碼、呼號、密碼、頻率與通信時,以及緊急通訊程序等,其中最少九種以上的頻率 (主、備用與緊急頻率各三) 而個別的任務與第二接替任務,其中還得顧及戰場序列的時程進度與指揮任務的接替,每個單一的特種任務所要熟記的情報、數據、資料、分析研判與評估報告可能不會少於一次大學聯考所要準備的資料,而在測試時一支完備的小組可能會在 45 天之內執行超過 15 次的任務,在此期間每次任務的形態與情報資料都不會一樣,隊員們身心所承受的壓力不言可喻,這也是為何每一支特種部隊在基本訓練結束後,都會有地獄週之類的結業測驗,其目的就在測試學員在生理與心理在遭受極度壓力下是否仍能正確無誤的執行任務與保持冷靜作分析評估,無法度過此關的學員也不值得再接受更高級的訓練課程,每一個完成過類似訓練的特戰隊員都會告訴你這是必然的,而他們也只會淡淡的告訴你所謂的地獄週「也不過就是那麼一回事罷了。」除非親身經歷過,其中過程實不足為外人道也;聖地牙哥的美國海軍水下爆破基本訓練海豹養成訓練 (BBDU/S) 中心的入口看板說得好:「只有昨天是容易過的日子 (Only the easy day was yesterday) 」。
除了射擊之外,與一般部不同的是特戰部隊的格鬥技與無聲搏殺技巧,各部隊都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格鬥技,例如我國除了海軍陸戰隊的莒拳、保一維安的美式近身博擊外,各單位對於空手道、柔道、跆拳、擒拿與自由搏擊等武術也都有著相當程度的訓練,另外,如傘兵部隊的陳派太極、陸戰特勤揉合泰拳、美式拳擊、詠春的自由搏擊以及第一警官隊的十字拳、四門拳,我國的特戰部所習的武術堪稱世界之最,而比起日本空挺團的空手道、韓國三棲特戰隊的跆拳、泰國眼鏡蛇的泰拳與美國海豹的格鬥術 (綜合美式拳擊、泰拳、摔跤、柔道與空手道的一種拳法), 我國特戰部隊所使用之格鬥技顯然勝出許多,不但集各家之長,更是發揚中華文化之精要,但筆者個人卻偏愛由李小龍所提出的截拳道並經其後門人改良而成的截擊道,此種格鬥格技,入手容易、殺傷力強,且力道收發控制上甚易掌控,尤其適合已具備武術根基者使用,但由於截擊道反應快、不需準備動作、無固定招術、可見招拆招,因此遇強則強,遇弱益強,且在體型相差懸殊的情況下更可發揮強大靈活的戰鬥性能,不過由於此種格鬥技霸氣甚強,幾無守勢,每招都是進攻,且要求一擊必中,對於講究仁道的中國人而言似非正道,也由於此種格鬥技過於霸氣且無一般印象之正統形象,我國各級部隊與一般民間人士習者不多,也一直未曾真正得到應得的尊重。但在以色列傘兵部隊、德國 GSG-9、挪威海軍獵殺隊、挪威陸軍獵人小組、義大利藍色小組、與美國聯邦調查局人質救援小組之間,此種高級格鬥技一直是這些單位之內部高級課程,並且也如高機密的裝備與情報一般的不輕易示人。
不過「天下之道,殊途同歸」在各級單位間的格鬥與搏擊課程的名稱、訓練方式與派別或有不同,但基本道理則都是相同的,以下我們就簡單的介紹一下基本入門的格鬥技。在談格鬥技之前我們必需先了解人體構造中的弱點,也就是格鬥技中甚為重視的攻擊點 (ATtack Point,ATP),這些攻擊點所在位置與中醫所提及的十二大穴相近,分別位於眼、鼻、顎、喉、肘、腕、胸、腹、膝、腰、頸與後腦等部位,當然這些都還可再細分,如頭部還可分為玉枕、人中、泥丸、太陽四大死穴,但大體而言,能在格鬥技中準確的控制並制壓這幾個部位的話,就算輸也不至於太難看了,我們分別就一對一空手近身纏鬥中幾種常見的情況作簡單的入門講解,條件為雙方身材、體力相同,如何在被制壓的情況下解脫,並造成反制:
1. 過肩摔法:
當敵位於身後以手臂鎖己身之頸時,直接以自己雙手反手扣其腕於自頸前,同時下身曲膝蹲身,上身前弓扭腰轉跨,順勢將敵身由後背直接摔出,此同時敵腕仍受制於我,敵被摔於己身前時,以肘腕擒拿術,制敵前臂於其後背,完成反制解鎖;同理,以雙手直接向後延伸鎖扣敵後頸,直接摔出亦可;但若敵上臂強而有力,無法順利完成反制時,可以左腳勾敵右腳,使其右下盤空虛,此時改用右腳單膝著地,趁勢摔出即可,但若敵身長,無法摔出時可改用下法。
2. 反手壓制法:
若敵以其右臂鎖頸,則其身必位於左肩後,反之亦然,此時上身扭轉右前左後,右高左低,此時左肩趁勢滑入敵右腋下,以左臂大轉反壓於敵右肩,同時伸出右手與左手完成鎖扣,同時用力壓敵右肩於己之左肩下,將原先受制於敵右前之勢轉為敵受制於己身左前下方之勢,再以擒拿術絞敵臂於後背,完成反制解鎖。此動作使用時需注意使力點,壓敵右肩時需用力於右肩鎖骨或上臂中段,即三角肌頂點,三頭與二頭肌隆出之中側位置,此二處為上身最弱之兩點,若無法順利完成反壓制動作時,也可用力將敵鎖骨或上臂骨直接絞斷,削減其後續戰力,但若敵筋強骨健或滑力技巧高明時,則可改用下法。
3. 反手點壓法:
同第二招,將左肩滑於敵右腋下後,伸左臂於敵右肩上,但改以左手手指直接覆於敵面目,並以指尖用力施壓於其雙眼或鼻兩側之聞香穴,或兩指反鉤其鼻孔向後釣起,使敵因吃痛而使頭向後仰,手上施力亦會因此而稍減弱,趁勢挺身使敵正面完全暴露於己身左側,此時可用右手給予其致命的一擊,或以右手拿其右腕,過頂擒拿於其後背,完成解鎖反制。
當然,以上所提及者只是一些極為基本與粗淺的制壓與反制壓脫鎖的基本招術,與真正的格鬥技仍無法相提並論的,另外,如戰鬥刀法、無聲擊殺技、特種工具格鬥技 (使用絞殺器、釩線等一般不常見工具 ), 以及種種摸哨、暗殺技巧也都是特戰隊員所必須學會的,不過基於種種安全與保密因素考量,這些技術都不便對外公開,本刊也在此持保留態度,不過大部份的隊員也都是真藏不露的,要想學會這些大概只有加入特戰部隊外,別無他法了,不過格鬥技也不過是特戰員必須學會的一部份技能,下面還有許多必須學會的技能。
與警方 SWAT 小組不的,警方的小組可能是以人質安全為第一優先,並依情況區分為三級的警戒狀況,而軍方的單位則雖也是會考量人質的安全,但狀況就只有一種:狀況一。除非有特別指示,否則任何一個經特戰小組掃盪過的區域是不會有活口留下的,因為特戰人員是不會讓人有機會活著說出特戰小組有關的一切的,而為了確保任務能順利達成,而且完全殲滅敵人,除了出其不意的突擊、團隊的戰術與強大的火力優勢外,精準而快速的射擊也是成功的要件之一,而在現代新式的擊行動中,接戰時機一瞬即逝,如何提高成員在一剎那間完成敵我辨識、瞄準、射擊而且還必須擊中目標的高級射擊技術,是新世代特戰隊員新的挑戰,以下我們就以使用的槍枝為分別,說明快速反應射擊所需的基本技巧與應注意事項。
一般而言,第一反應時間所射出的第一發,其命中率通常在四成以下,而特戰部隊的要求是快速而精準的消滅敵人,因此為了這個要求,各特戰部隊在英雄所見略同的情況下,不約而同的發展出極為相近的各快速且精準的戰鬥射擊法,其中包括了本能射擊法、反應射擊法與突擊射擊法。
本能射擊法與標準的偉佛射擊法相當的相近,一樣是以雙眼全開的戰鬥搜尋模式行進,但在行進時,持槍的手腕自然放鬆垂下,但手臂則以平舉或與心臟同高的水平線前伸與視線成一直線,照門則維持於視線水平略下的位置,移動與上下搜尋時,視線、手臂與槍支全都一起移動,而且將槍枝與手臂保持於水平線略低的下方,如此的用意有二,一來不會妨礙搜索的視界,二來將槍支置於較下方的位置則在射擊時所可能擊中的則是身體的部位,較頭肩部份來得大,更易擊中,即使擊中的是非致命性位置,但也可使敵暫時喪失行動或攻擊能力,了不起再補上一槍不就得了;使用本能射擊法時,槍口平時約以45°角下垂,在遭遇情況時,由於人體的肌肉會收縮,會使手腕與手掌部位自然用力,進而抬起槍管呈水平狀態,而此時由於手臂仍呈現原先的水平,因此整體的水平射線不會變,而且由於視線與照門一直保持一直線,照門所對著的位置,也將因槍管抬起水平射擊而成為彈著點,亦即,若以本能射擊法行進時,照門對到了某人左胸前口袋所插的鋼筆,而立即舉槍射擊的話,那射中的可能就是他的心臟,如果是對到了他的眼睛或鼻子的話,那這位大哥在葬禮上的臉色可能就不太好看了。本能射擊法的最大好處是在操作過程間,肌肉不會因過份緊張而僵硬,進而影嚮了身體的靈活性,在未知敵情地區進行長時間搜索時,較不易感到疲累,而在遭遇狀況時仍能保持射擊的精準與速度,其最大的缺點,使用此種射擊法時,手臂的肌力、耐力與穩定性要有相當的火候,否則不易表現出本射擊法應有的水準。
反應射擊法的源起說法不一,有人說是一位巡佐在一次行動中因受傷倒地而被迫發展出來的,也有另一說法是因為電影的宣傳,但筆者則偏向於相信起於牛仔所流行的快速射擊,這種原先流行於牛仔間的射擊遊戲是由參加者手掌向上,平托起一只酒杯,手臂前臂與上大臂呈垂直,參加者以快速收回手臂使酒杯自然落下 ( 不得上拋,否則成積不算 ) 在酒杯落地前, 掏槍、瞄準、射擊,以命中率及速度作為評分的標準,而由於酒杯落下的速度實在太快,幾乎是在掏槍的同時便立即射擊了,瞄準的時間幾為零,完全依直覺反應來決定開槍的時機與方向、角度,其最大的特色就是在射擊時,槍面呈水平,而非一般的垂直狀態,只不牛仔們的角度是掌心向上,而現代反應射擊大都是掌心向下,這是因為掌心向下持槍時,上節套部份會位於身體內側,較為接近人類眼睛的自然視線,相對的命中率也會提高;而反應射擊法操作方法是這樣的:手臂平伸或微曲平舉於身體前,視線與槍管保持同一直線,槍支高度略低於水平線,理想的位置是與持槍者的咽喉部位或與橫隔膜同高,移動時上半身整體迴旋,保持視線與槍管部份一直線,槍管所指向的部位也就是彈著位置;本射擊法的最大好處是由於手臂與槍支都低於頭部,因此整個廣正面的視界不會有任何阻礙,在開闊地區搜索時有莫大的助益,其次是由於槍支所在位置較低,在射擊時所引發的硝煙不易影嚮到視線,對同時接戰數個目標物時,轉接觸第二、第三目標時,可免除因硝煙所導致的視線不良、敵我辨識不易與無法瞄準等問題,而且由於槍管對到的就彈著點,幾乎不用瞄準,眼睛所看到的,都是目標,而且反應時間短、命中率高是本擊法最大的優點,而缺點有二:第一,槍支轉水平面後,更換彈匣時間相對的拉長了;第二,要隨時保持上半身整體移動,容易造成肩、頸、臂、肘等部位的肌肉僵硬,長時間維持此一姿勢會消耗大量的體力。
突擊射擊法又簡稱為突射,是三種射擊法中最易訓練、卻也是最難練成的一種,所謂的突擊射擊,簡單的說,就是在進行突擊的同時所進行的射擊,此法可廣泛的適用於各類型的攻堅、衝刺、垂降攻擊或水下突擊與自身移位時的火力掩護,操作起來也很簡單:快速移動,保持自身的機動性;對任何可疑的目標一律開槍撂倒,而且不能有漏失。聽起很簡單對不對?的確是很簡單,事實上此種射擊法只有一個問題,如何在你動,敵人也動而且可能是無法想像的混亂下還能準確的擊中目標?特戰隊員想出一個極簡單而又有效的方法:對每個目標射擊兩發。事實上在海豹六隊、三角洲部隊、 GSG-9 、 SAS 與 FBI 人質救援小組中都有針對此種射擊法作過研究,他們所得到的共同結果是,在快速移動的過程中,真正與敵人接觸的時間,一般不會超過兩秒,而在此期間內對目標射擊的結果只有打中或打不中,如果打中,那問題好說,如果打不中,反正你也移動位置,而他可能也被嚇到而躲了起來,對你也不會造成威脅了,別理他就是了,下一波的隊友們會解決他的。突射的要求有三項,第一是氣勢、第二是速度、第三才是精準,當突擊隊員以強力突破進行攻擊時,一時間只見到大吼大叫的突擊隊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破門而入,伴隨著的是一陣陣點放的槍聲,與一個個被撂倒的同伴,你說,你能不害怕嗎?
但是突射並不是一番亂射就能交差了事,它仍然有應注意事項,首先就是精準性的問題,突射並不要求持槍姿勢與其他的繁文襦節,他不管你是左手還是右手,不管是雙手還是單手,只要能準確的擊中目標即可,而在第一時間內所射擊的兩發子彈中至少要有一發擊中視線範圍內,隨機出現的目標上的指定靶區, 那大約與一片CD同樣大小,而且不能戀戰,每一個靶只有一次射擊機會,射擊兩發,最多不能超過三發,同時保持自身的機動性,即使換彈或重新裝彈時,都絕不能停止你的腳步,因此你在行進射擊的同時還必須計算所射擊的彈藥數,尤其是自動手槍,千萬別射掉最後一發再退彈匣、裝新彈匣、按下節套鎖、重新上膛再瞄準,這已是好幾秒以的事了,您大哥都不知投胎幾次了,要在槍膛內還有彈藥時就退掉彈匣,換上裝滿彈的新彈匣,這樣就可省掉重新上膛的時間了,而且整個過程中,腳步千萬不可停下來,如果使用的是左輪槍時,最好帶上兩把,因為要幫左輪槍重新裝彈還不如直接掏另一把槍會比較快,突射的使用法同樣可適用於衝鋒槍與突擊步槍上。
先提傳統構型,廣義的來說,外觀上看來與一般印象中相近者皆可視為是,但我們不可不提的代表是 H&K 的 MP5 家族系列, 並以 MP5A5 、 MP5SD2 與 MP5KA4 三型作整單的戰術運用簡介。先講 A5 ,此型使用伸縮槍托,一般都會配使戰術槍背帶使用一般是將戰術槍背帶扣於準星與照門下方的背帶環上──但若是在特殊情況時,也可將前端扣於進彈槽左側的位置,我們在談到垂降時會說明原因──而將槍托收起,而以調整好的戰術槍背帶向前拉緊的姿勢,代替槍托以進行精準射擊,在非行動期的戰備狀況時,可任由槍枝以任何姿態垂掛於身上,而在需要時可一舉槍前推,使繞過左肩右腋的戰術槍背帶可與槍身形成一個穩定的三角型,拉緊後所進行的射擊精度當可與槍托全伸的情況下所進行的射擊精度相比擬,而且更具靈活性,在大體迴旋與小角度調整射擊的使用上也得更簡便一些, 而一般的建議是使用MP5 衝鋒槍時請將保險調到全自動位置,而以扳機來控制射擊的發數,而放棄單發與三點放的選擇,以免臨時需要時還得重開保險位置。
但戰術槍背帶的使用在另兩型槍枝上的使用上就沒那麼利便了,首先, SD2 使用的固定型槍托,雖然也可配備戰術槍背帶使用,但在射擊時由於後座力的因素,幾乎都是以槍托為依托來進行射擊,而戰術槍背帶的延伸與垂掛方式雖與 A5 同,但搜索行進與突射進行的操作則有相當的差異,使用戰術槍背帶的 A5 可使槍枝以平行水平下降至腰部,在射擊時平舉前推即可進行射擊,而 SD 的固定式槍托底部只能在腋下,大臂外側與肩窩三選一作為置放的位置,而在射擊時則以槍托底部作軸,槍口作圓弧上舉到定點後進行射擊,在時效與戰術運用上較為不便,但由於 MP5的精準性高, 滅音性良好的 SD2 通常是拿來當作短程的狙擊槍使用,而較少有這方面的問題,而在短兵交接的情況下,裝有整體性滅音器與固定槍托的 SD2 還可當作棍棒類的近身博擊工具使用,最起碼,操作刺槍術中的托擊法時有東西可以撞向敵人的鼻子。
而 KA4 的戰術運用則有所不同, 除非是含折疊槍托的 PDW 型, 否則短型的 KA4並不適合配備戰術槍背帶使用。一般常見的方式是以一條短帶子直接扣住槍機後方的一處扣環,再套進右肩並以衣服上的肩帶或 Y 帶、 H 帶或戰術背心上的扣環固定住,使用時直接由下方向前拉弧型前舉到定位後射擊,若不用時則任其自然垂下,不過還有另一種選擇,就是使用肩掛背帶,此型背帶原本是為了飛行員所設計的,為得是能不妨礙駕控飛機又能在不幸被擊落時能擁有較優勢的自衛火力,此型背帶可攜掛一把 KA4 或 PDW (含槍上的 15 發短彈匣) 及兩個 30 發備用彈匣,使用時也很方便,只要將固定槍枝的扣環鬆開即可直接拿起槍枝進行射擊,若是使用PDW 時,可以一截短繩綁於肩帶上的固定扣環與三角型的鏤空折疊槍托上,便可在槍枝前伸的過程中順勢將槍托拉出,完成備射動作,一氣呵成;而不論是 KA4 或是 PDW ,兩者都是設計雙手持槍射擊的, 不論背帶的設計為何,都可以雙手的力量進行穩定,以利射擊精度之提升。
而緊緻構型的衝鋒槍則泛指所有由手槍握把給彈的手槍型槍鋒槍,最具代表性的莫非以列 IMI 的 UZI 與美國 INGREN 的 M10/11 系列了, 而至於 BERETTA 公司的M93R ,吾人也將其定義為緊緻型衝鋒槍而非手槍,除了少數的例外,緊緻型衝鋒槍通常都採用開放式槍機的設計與保險 / 單發 / 全自動的設計而捨去了三發點放的設計,也就是說此型槍枝的連發射擊精準度不易控制,因此一般而言,緊緻型衝鋒槍的使用通常是進行火力壓制或是要求完全殲滅敵人時才會使用,在戰術運用時,通常都是以雙手掌持,雙臂前伸平舉直,對目標進行點放,以求精準與機動,但也有少數例外,是將緊緻型衝鋒槍調為單發,作為大型、高容量的手槍使用,這則是另一種選擇。
先進構型的衝鋒槍定義有點模糊,廣義的來說,造型特別、設計概念前衛者皆可算是,可以舉出的例子有 CALICO 公司的滾筒衝鋒槍與 FN 的 P90 個人防衛武器,由於此兩型的構型實在過前衛,一時之間實在無法找出適合搭配的槍背帶與戰術運作方式,但依美國某些 SWAT 小組實地測試的結果發現,滾筒衝鋒槍的使用可當成是一把高裝彈量的大型自動手槍使用,而 P90 則至今仍未聞有些什麼單位進行測試,不過由於特種戰術的發展並非一日可及,過份新潮的武器總是要過一陣子才會發展出配合的戰術,不過由於 P90 的彈藥規格特殊,其後續發展仍深具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