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遊戲發展史與由來

近年興起的戰爭遊戲(Wargame),其實於海外已發展了近三十多載。在這三十多年間;她的發展、文化又是如何呢?

階段 一(起源約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

70年代中期,美國已有求生遊戲(Survival Game)的出現,當時所使用之發射器是一種在牧場內分辨牛群所使用的色彈槍(Paint Ball),在服裝上並沒有現時的講究,參加者大都只架上護目鏡,便參與遊戲。及後此遊戲更流行於加拿大、澳洲等地,並有一些公開比賽出現。當時日本只有兩本專業介紹槍支的雜誌(Combat, GUN)有少量介紹玩具槍械(Cap Gun, Toys Gun),內容則著重介紹一些練習靶射擊的氣動槍(Air-soft gun),其他以介紹真槍為主,直至出版社Hobby Japan印刷一本名為The Survival Game的特刊。隨即引起業界改變槍械的玩法。再加上日本的玩具生產商紛紛加入市場,開始推出像真度較高及操控性較佳的瓦斯槍(Gas Gun)。同時美國荷里活也推出多部戰爭片,導至業界突然熱鬧起來。

階段 二(轉變期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

當時日本並不大流行求生遊戲(Survival Game),玩具槍在操作及子彈使用上各有所異。在各日本玩具槍生產商不斷推出產品、配件於市場,使由求生遊戲(Survival Game)演變成使用BB彈的戰爭遊戲(Wargame)在短短數年間由氣動槍主流轉變成以瓦斯氣槍為主。

日本的獨有戰爭遊戲(Wargame)文化也開始出現,他們喜好於戰場上扮演不同的角色與美國等地只著重Paint Ball槍上的操作改良相異。那時,香港、台灣等地之愛好者,也開始認識這種遊戲。本港商人也開始引入日本的戰爭遊戲(Wargame)產品,雖然在港並無帶來太大的即時回響,但購買者也有不少(以收藏者佔大部分),約於1985年,香港才陸續有玩家參與這遊戲。

階段 三 (改變期90年代初)

80年代,瓦斯槍(Gas gun)成為戰爭遊戲(Wargame)的主流,因其仿真度、威力皆比氣動槍(Air soft Gun)好,而性能則由最初的半自動(單發)發展至全自動(連發),但瓦斯槍(Gas gun)也不是十全十美的,當它遇上冷空氣,尤其是在冬季,便不能正常操作。有見及此,東京MARUI1990年生產一款以電池作為動力的槍(Elec gun),頓時引起業界的回響,但電動槍(Elec gun)的出現,也令業界出現分歧。

瓦斯槍與電動槍經過多年的競賽(Gas Gun VS Electric Gun),最終以市場較接受電動槍(Electric Gun),而瓦斯槍(Gas Gun)也放棄它原有的基本設計,趨向於仿真槍的操作模式。

階段 四 (現在19952003)

直至90年代中期,日本戰爭遊戲(Wargame)已發展成熟,該地各縣之Wargame組織及隊伍皆發展良好,而台灣及韓國等地之發展也不俗。香港在得到有關的社團組織努力推廣下,使參與的人增加,由私人所開辦的場地也相繼出現,令此項遊戲更為普及。